龚贤,又名何贤,字半千,半亩,野遗,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他和活跃在金陵的画家范琦、高岑、邹哲、吴红、叶欣、胡欣、谢孙一起被称为“金陵八家”。;与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潜并称“天下二半”,有《香草堂集》。
《高岗茅屋图》
《高岗茅屋图》描绘了江南的风景,笔墨浓郁,厚重潮湿,翠绿欲滴。画中山石高悬,山随画活;湖水白,形成黑白对比,虚实相生。画上题目“把茅结画在高岗,拨叶闲书看夕阳;如果你老胸中没有甲子,为什么要做梦?”。
《飞泉图》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瀑布从悬崖上掉下来,生动地描绘了山脉和山脉之间的树木。作者用焦墨层层染色,浓密厚重,风标独特。构图威严,画格安静,空旷,禅意浓厚,是龚贤传世画中的精品之一。
《山水图》以大幅画面绘制作品,以大幅画面绘制岩石。中间是树木和草亭,中间是树木和草亭。流水有浓雾,流水有浓雾,流山有浓雾。山间。图中山石用短笔擦拭,而树木则多用中锋运笔画枝条,用排点画叶,在瘦弱的力量中又带着叶子的散漫情怀。层层山峦叠叠,势高险峻。作品多处采用积墨法渲染,层次尽显,意境朦胧,是龚贤保存完好的作品中罕见的精品之一。
山水扇面之一,作者提倡用笔“欲秀而老”。所谓“秀而老”,是指用笔要准确、简洁、流畅、多变。他提出,作为“画家四要”,笔法、墨气、山谷、韵律都是中心用笔画的,笔画要力求以“古、健、老、苍”的姿态,避免画面呈现“刻、结、板”的疾病,相当精辟。
在山水扇面的第二部分,画家擅长层层积墨。虽然他们不需要泼墨,但他们有泼墨的画面效果。画中山石树都是中锋笔,古老而厚实,用积墨法反复擦拭和染色,超过十层。墨色很浓,但深度、厚度、明暗等细微变化依然存在,山石树木融为一体。
[img]669664[/img]
《水墨山水图》
龚贤最善用墨画,主张墨气要厚润。龚贤发展了积墨的绘画方法。他追求一种苍白滋润的境界。他用干笔作为墨骨,然后用层层皲染和滋润,使山林树木呈现出清新、滋润、厚重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这种绘画方法适合展现江南潮湿的景观,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深沉而安静的风格。龚贤的传世画大致可以分为“墨龚”和“白龚”两类。
金陵八家之一龚贤:[黑龚]浓密苍茫,[白龚]简约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