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时代,骑兵以其超强的机动性和冲击能力而备受关注,因此流行了近2000年。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骑兵作战的经典案例。例如,战国晚期著名将军李牧用骑兵和步车兵打破了匈奴,歼灭了10万敌人,消除了北方的隐患;在楚汉战争期间,项羽率2万骑兵打破刘邦,几乎活捉刘邦。
西汉时期,骑兵成为大汉对匈奴的决定性力量。卫青和霍去病两位著名将领多次率领数万名骑兵,以迂回包抄、深入敌后等战术打破匈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汉以后,骑兵参加的战争数不胜数。几乎每一场大战都有骑兵。蒙古人崛起于调难河畔,是骑兵战术的集大成者,将骑兵技战术发展到冷兵器时代的巅峰。
蒙古各部落统一后,铁木真周围的政权也迎来了噩梦。南宋、金、西夏、大理在东方被淘汰,花刺模在西方被淘汰,俄罗斯草原被征服,阿拉伯帝国被淘汰,西方联军被淘汰到欧洲多瑙河。近百年来,蒙古骑兵摧毁了60多个国家,700多个民族臣服于他们脚下,纵横亚欧非三大洲。蒙古骑兵成了西方人眼中恐怖的象征。
蒙古骑兵长途奔袭的一大特点,也是对后勤的极大考验。虽然可以战养战,但可以当地取养。但遇到对方坚壁清野的情况,还是要靠自己携带的物资。在蒙古骑兵进行长途奔袭战争时,一名士兵往往有6匹以上的战马。除@ 还有大量母马处于哺育期。蒙古军队出征时为什么要带大量母马陪同?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虽然蒙古马体型小,不如阿拉伯,雅利安马速度好,体型高,但适应性强,粗饲料,容易增加脂肪,寿命长,非常适合长途行军,没有后勤保障作战,这些马可以到处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每天行军50-100公里,可以全年使用。
特别重要的是,蒙古马的母马在哺育期可以生产300公斤牛奶,这已经成为蒙古军队长期在外作战的重要食物来源,没有后勤保障。除了作为水饮用外,多余的牛奶还可以用来制作奶酪,通过发酵浓缩,生产过程非常简单,每个蒙古士兵都会有这种工艺。
奶酪的优点之一是制作后会变得非常坚硬,便于长期储存和携带。吃饭前,提前切成小块,放入包裹中,随吃随取,不耽误行军,避免了生火做饭暴露的可能性。而且马奶酪热量高,营养丰富,能很好的恢复体力。
蒙古人是一个游牧民族,生长在寒冷的地方。他们对恶劣气候有很强的耐力,对物质条件的要求很低。当成吉思汗及其后裔进行西征时,成千上万的军队通常生火做饭,其中奶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是军队的简单性,还是不生火的隐蔽性,都给了蒙古骑兵更多的成功可能性。
[img]669967[/img]
然而,一切的兴衰都有自己的规律。当热兵器开始装备大量时,骑兵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下降。清朝八里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2万多名骑兵被英法联军枪击,全线崩溃。蒙古骑兵走向谢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什么蒙古骑兵要带大量母马长途远征?它可以为士兵提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