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园(1753~1823年,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字良有,号谨慎修。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死于道光三年(1823年)。
陈修园从小学儒经,学医。他曾拜泉州名医蔡明庄为师学医。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举,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职。他曾选择有效的处方来治疗水灾后患病的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以病告归,在长乐嵩山井山草堂讲课,培养医学生,有很多弟子一时学医。
陈修园(1753~1823年,中国清代医学家。父亲陈廷启,号二如,早逝。祖父陈居廊博学通医。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在福州鳌峰书院学习。除了苦攻经史之外,我还学习医学,专注于古代医学经典,这是相当有经验的。看到原著文辞深奥,我用浅注或编成歌曲,写了《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传世。
[img]669772[/img]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期举行。会议结束后,他没有参加考试,所以他把它寄给了首都大师。适光禄寺卿伊朝栋患有中风,手脚瘫痪,汤水不入,群医束手。念祖以大剂愈合,名声大噪。后来回到长乐,担任吴航书院山长。
泉州清源书院主讲嘉庆三年(1798年)。嘉庆六年(1801年),再次入京会试,不第一,参加大挑,成绩甲等,以知县分发直隶保阳(今河北省保定)候补。盛夏时节,瘟疫流行,念祖用简单的韵语编成《时方歌括》,教医生依法治疗,救人。熊谦得瘫痪,手指麻木,手腕延伸。念祖教常服“黄芪五物汤”,并开方补肾养肝,病遂愈。同时,当地妇女阴挺症也得到了治愈。13年嘉庆(1808年),官部郎谢在田头项强痛,心下满,小便不利,服表药无汗,反而烦躁,六脉洪散。经念祖处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再投以栀子酱汤,病不再发。
嘉庆十七年(1812年),署磁州,改为枣强,升同知,晋升代理正定知府。公务繁重,仍写医书,为人治病。
嘉庆24年(1819年),以年老请假,在福州石井巷井上草堂讲课,培养医学人才;并治愈了琉球国王的风病。
[img]669773[/img]
在北京,我遇到了一个名叫伊去林的人,他患有中风证(高血压后脑出血),偏瘫,昏迷,十多天没有吃东西,北京著名的医生别无选择。陈修远诊断后,立即给病人开药,病人不仅醒来,而且逐渐恢复健康。这件事在北京引起了轰动,找到陈修远看医生的人源源不断地涌现。
后来,一位大官强迫陈修园做他的私人医生。陈修园不愿意,于是以生病为借口,于乾隆桂丑(1793年)秋回家乡福建。嘉庆六年(1801年)被任命为直隶威县(今河北威县)知县。当时,直隶各地的农村妇女患有阴挺(即子宫脱垂)。直隶标准台(根据检查历史)傅廉久闻到了陈修园的名字。当他来到直隶工作时,他特别尊重他。他多次询问他如何治疗这种疾病。陈修园告诉他这种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并提出了一些治疗方法。按他的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陈修园: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