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有一种著名的观点,即火药、指南针、造纸和印刷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发明和发现,这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四项发明。
近年来,四大发明经常被提及,这不仅与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自行车共享和网上购物)的提出有关,而且与相关的轶事密切相关,也与数百年来的巨大误解有关。
造纸和印刷的作用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关于火药和指南针的作用和影响有很多争议。最流行的说法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他们用它来制作烟花爆竹,衬托节日,粉饰和平;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但他们用它的风水和坟墓;最后,西方国家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将船开到家门口,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和武器创造武器,炸了“天朝上国”的大门。
[img]669132[/img]
图1 法国伏尔泰(1694-1778年)
寻根问源,主要来源于西方学者伏尔泰和东方学者鲁迅。
伏尔泰说:“他们(指中国人)致力于化学和发明火药;但他们只在节日期间用火药制造烟花。在这方面,他们比其他民族要好……中国人不致力于发明这些毁灭性的工具(指火炮)。”
伏尔泰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然而,中国古代人发明了火药,并不致力于化学。它完全是炼丹剂和不朽药物的附属品。从前一句话可以看出,伏尔泰并不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事实。事实也是如此。伏尔泰不是汉学家。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了解是通过朋友的叙述获得的。当然,它还包括一些描述中国的书籍,但当时关于中国内容的书籍有多真实?
伏尔泰还说:“他们有指南针,但并不是真正用来引导船舶航行的。罗盘,就像发射(弹丸)的火药一样,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纯粹的玩物。他们并不感到遗憾。”
图2 罗盘
伏尔泰是西方学者。如果他的想法不足以说服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读者,鲁迅呢?
鲁迅说:“火药除了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国外用火药做子弹御敌,中国用它做鞭炮敬神;国外用罗盘针航海,中国用它看风水;国外用鸦片医疗,中国用鸦片当饭吃。”。
可以看出,鲁迅的观点与伏尔泰的观点并不一致。当然,伏尔泰的意思很难理解,但鲁迅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更多的是“恨铁不是钢”的遗憾,更多的目的是激励中国人民,事实上,鲁迅的话,真的让很多人震惊,鼓励更多的热血青年参与伟大的事业。
图3 带曲柄的拐子枪连发火绳枪在明朝被称为“万胜佛朗机”
然而,这也使得“中国古代只用火药做鞭炮,用指南针看风水”的观点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这显然是错误的,严重违反了中国古代的事实。事实上,明代有许多火药和指南针的应用案例。
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明军的装备和装备为:“凡军一百户,铣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规定人员编制为:“每百户,铣手10人,刀牌手20人,弓箭手30人,枪手40人”。
这种“铣削”是用火药制成的武器。“它是火药燃烧和炸药爆炸产生的燃气能量,发射金属弹丸杀死敌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枪的前身。“一百户”指的是一百人。总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每100人的军队配备了十把铣刀、二十把刀和三十把弓箭,枪(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枪,而是一种长条形的冷武器)。也就是说,火药在明代军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常态,陆上作战部队中十分之一的士兵手持“重兵器”。
在明洪武20年(1393年)的记载中,对水师船上装备的火器有这样的描述:“每艘船配备16艘手铣、4个碗铣、20支火枪、20支火箭、20支火叉、10支火刺藜炮、1000匹铣马和20支神机箭。”可见,在水手中,以火药为必需品的热兵器并不少见。
如果不能说明明明代的火药不仅是用来做烟花爆竹的,还有一些更震撼的文献材料可以作为例子。
图4 在明朝的震天雷中,有几块钩形铁片被称为“火老鼠”,用于增强杀伤力,与美国手榴弹中的钢珠放置原理相同
《水浒传》是明初写的,现在是中国四大名字之一。关于使用热兵器的描述,比如“宋江教铣枪手打敌骑,贼兵崩溃...不幸的是,袁朗是一个强大的将军,被火炮杀死。“你知道,虽然《水浒传》是明朝的一本书,但它将是宋朝的事。书中提到,宋军已经开始使用铣枪。虽然宋朝使用铣枪需要验证,但至少可以证明这件事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毕竟,艺术也是基于现实的合理想象。
我相信在阅读了这么多的材料后,我们对明代火药制造和热武器的使用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我们一定有很多疑问!例如,它在明朝被广泛使用。为什么以后没有发展?它甚至让我们产生了中国古代只用火药制造烟花爆竹的错觉!
事实上,这与“上层建筑”有关。我不知道当时清朝的统治者是怎么想的。我觉得传统的十八般武术和传统的射刀矛非常强大。我把自己囚禁在祖先的传统和规则中。同时,我自称“中国”,沉浸在梦想中,拒绝前进。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琼瑶剧中的中缅战争。在缅甸骑大象的士兵面前,清军像蚂蚁一样渺小,任由践踏。如果这个时候举出几把大炮,你还会害怕吗?
[img]669133[/img]
图5 司南模型 、中国航海家的罗盘(指南针)
还有,是指南针。关于指南针,不仅仅是用来看风水的,不用举其他例子,郑和下西洋就能让大家明白。
宋元时期,中国航海实际上主要依靠地文导航,指南针只具有“补充和辅助”的功能。什么是地文导航?事实上,在此期间,中国航海主要沿着海岸线近海航行。看海岸线导航通常可以解决航海中的路线问题,而指南针并不有用。
郑和下西洋时期,航线变远,地文导航作用微乎其微,指南针作用逐渐凸显。文献记载:“遇风水不方便,船师失针,舵损。船溜过去,落在溜水里,渐渐无力沉下去。也许所有的船都应该小心这一点。”大概是说,如果船师在观察指南针时犯了错误,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图6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如果没有指南针,只能靠地文导航,这个速度可想而知,还能一次又一次,三到七吗?
据说指南针在古代也将用于航海,但我们的航海只在明朝才辉煌。在清朝,当世界在航海时,它是冷漠的,这使得人们误解了祖先只用指南针看风水。
可以看出,火药和指南针在世界上的影响早在中国明朝就发生了,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和发展。在中国古代,只用火药做鞭炮,用指南针看风水是站不住脚的。
谁说中国古代只用火药做爆竹,用指南针看风水?荒谬的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