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兵部尚书,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朝廷的高官之一。根据朝廷的规定,兵部尚书是二品或三品的大官。但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出现了,作为兵部尚书,是否有权动员全国驻军?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兵部管理各地军队的日常事务。但说到调动军队,历代都有自己的不满,比如明朝的内阁或者清朝的军机处。@ 兵部尚书无权动员各地军队。
先说六部的设置,在朝廷六部中,礼部尚书名义上地位最高,但官部尚书权力最大。对于官部尚书来说,他宁愿不进内阁。看到官部尚书,其他官员甚至需要跪下请安,喊天官老爷。至于其他尚书,没有这种待遇,官部尚书负责管理文官,兵部尚书负责管理武官。根据朝廷的规定,武官的升迁和军需粮草的供应都需要兵部负责,兵部尚书就是其中的老板。即使是制定国防战略,也需要兵部尚书负责。
[img]669655[/img]
在明朝的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南京还有一套北京衙门机构,南京名义上也是首都。但南京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养老金,只有南京兵部的尚书有一定的实际权力。但与北京兵部尚书相比,这种权力要差得多。虽然是兵部尚书,但作为兵部尚书的官员都是文官。从理论上讲,兵部是最高的军事指挥机构,应该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兵部在这方面根本没有权力。
兵部尚书可以管理军官的晋升,也可以提高官兵的伙食标准,但没有能力动员军队。尤其是主力部队,需要多道手续。在明朝历史上,内阁大学士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原来六部分的工作,只有官员的情况更好。兵部尚书的权力并不小,但没有几位内阁大学士的同意,兵部根本无法调兵。例如,动员军队对抗鞑靼/">鞑靼的攻击,必须得到内阁的同意,司礼监的太监也必须得到同意。兵部只是具体的执行者,兵部尚书负责实际操作。
[img]669656[/img]
当然,兵部毕竟对军队有所了解,比如哪支部队战斗力强等等,兵部对这些比较了解,也可以提出建议。清朝入关后,兵部的权力进一步缩小。按照康熙皇帝的话说,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大权独揽。还有一群军机大臣在皇帝之下。在这样的框架下,兵部尚书可能没有多少权力。由于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权,清朝有两个尚书,一个是满族,另一个是汉族。两个尚书相互制约,权力进一步分散。
[img]669657[/img]
事实上,六部尚书在明朝之前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比如唐宋时期,那群中暑平章政事掌握大权,这群人其实就是宰相。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之后六部尚书的地位开始提高。清朝统治末期,清朝高层也开始改革,兵部最终被撤销,出现在海军部和陆军部。对了,日本的陆军和海军,日本的海军本身就有矛盾,到了二战期间,甚至出现了相互拆台的情况。当时,陆军开始建造航空母舰,海军开始建造装甲部队。
兵部尚书的权力有多大?各地的军队能动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