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中书省(职同中央中书省)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臣务,统郡县,镇边鄙,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都叫行省,没有定制。从中统到元间,开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要,由省官出领。宰相,都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后来因为外重,改为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水运、军国重事均领之。至元二十四年,改行尚书省,寻复如旧。大二的时候,又换到了尚书省,二年复如旧。每个省的宰相都有一员,从一品;平章两员,从一品;右丞一员,左丞一员,正品;参与政事二员,从二品,甘肃、岭北两省各减一员;郎中二员,从五品;外郎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历史、蒙古必嘉红、回令史、通事、知印、宣使,各省设员差。在旧制参政下,有一个省,有一个同属,后罢不置。宰相或置置或不置,尤其谨慎选人,因此常常缺乏。
河南江北等行中书省,统有十二路、七府。
江浙等行中书省,统有三十路、一府。
江西等行中书省,统有十八路。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统有三十路、三府。
陕西等行中书省,只有陕西四路五府。
中书省四川等地,统有九路五府。
辽阳等行中书省,统有七路一府。
甘肃等行中书省,统有七路、二州。
岭北等地行中书省。国初,太祖定都位于哈刺和林河西部,因其城市名称为和林,立元昌路。中统第一年,世祖迁都中兴通讯,开始安慰司都元帅府。大德十一年来,他在中书省、右宰相和左宰相各设一员。大四的时候,省里的首相是右宰相。皇庆元年,中书省改为岭北等地,官员如上,治和宁路,北方等地。
云南等行中书省,统有三十七路、五府。
征东等地方行中书省。到元二十年,征日本国,命高丽王置省,典军兴之务,师还而已。大德三年,复立行省,以中国法治。既然王言其不方便,他就从自己的国俗中罢工。到了治理的第一年,以高丽王为首相,他不得不选择自己的官员,治理沈阳。他有两个政府,一个部门,五个部门。
[img]669298[/img]
宣慰使司(职同中央宣政院)
宣慰司,掌管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布于下,县有请则达于省。如果有边境军事事务,就要兼都元帅府,其次是元帅府。它在远方服务,包括招待、安慰、宣抚等使者,以及秩序员的数量,各有不同。
安慰使司,秩从二品。每个部门安慰使三个成员,从两个产品;认识一个成员,从三个产品;副使一个成员,正四个产品;经验一个成员,从六个产品;一个成员,从七个产品;照磨和架阁管钩一个成员,正九个产品。六道:山东东西路,益都路。河东山西路,大同路。淮东路,扬州路。浙东路,庆元路。荆湖北路,中兴路。湖南路。天临路。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秩从二品,使三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知事二员,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
诸路万户府
上万户府,管军7000多人。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全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三品,虎符。
中万户府,管军5000多人。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正四品,金牌。
下万户府,管军3000多人。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四品,金牌。它的官员都是世袭的,有功就升。每个政府都有一个经验,从七个产品;知事一员,从八个产品;控制案件的一员。
镇抚司,镇抚二员,蒙古人,汉人参用。数万户府正五品,中万户府从五品到金牌;数万户府正六品,银牌。
千户,管军700多人。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从四品,金牌;副千户一员,正五品,金牌。
中千户,管军500多人。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俱正五品,金牌;副千户一员,从五品,金牌。
下千户,管军300多人。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从五品,金牌;副千户一员,正六品,银牌。
弹压二员,蒙古人,汉人参用。八品来自上千户,九品内全来自中下两所。
百户所,百户二员,蒙古一员,汉人一员,从六品,银牌。
[img]669299[/img]
百户,百户一员,从七品,银牌。
诸路总管府
诸路总管府,至元初置。二十年来,十万户以上的是上路,十万户以下的是下路,当冲要者,虽然不如十万户也是上路。上路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三品,劝农,江北军奥鲁一员,同知、治中、判官一员。下路秩从三品,不置治中员,同知如治中之秩,余悉同上。至元二十三年,置推官二员,专治刑狱,下路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或二员,照磨并承发架阁一员,司吏无定制,随事复简以为多少;翻译史,通事各一人。
散府
秩正四品,达鲁花赤一员,知府或府尹一员,领劝农奥鲁与路同;同知一员,判官一员,推官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件一员。有隶诸路、宣慰司、行省人,有直隶省部人,有统州县人,有不统县人,制度各不相同。
诸州
中统五年,并立州县,没有等差。至元三年,上州定一万五千户以上,中州定六千户以上,下州定六千户以下。江南既平,二十年,又定其地五万户以上为上州,三万户以上为中州,三万户以下为下州。于是升县为州40有四。虽然县户多,但附路府不改。上州:达鲁花赤、州尹秩从四品,同知秩正六品,判官秩正七品。中州:达鲁花赤、知州并正五品,同知从六品,判官从七品。下州:达鲁花赤、知州并从五品,同知正七品,判官正八品,兼捕盗。参与官:上州,知事、提控案件各一员;中州,官目、提控案件各一员;下州,官目一员或二员。
[img]669300[/img]
诸县
江北州县合并至元三年。六千户以上者为上县,二千户以上者为中县,二千户以下者为下县。二十年来,江淮以南,三万户以上为上县,一万户以上为中县,一万户以下为下县。上县,秩从六品,达鲁花赤一员,尹一员,丞一员,簿一员,尉一员,典史二员。中县,秩正七品,不置丞,余悉如上县制。下县,秩从七品,置官如中县,民少事简之地,以簿兼尉。后来别置尉,尉主捕盗事件,别有印。典史一员。检验部,秩九品,检验一员。
诸军
每个统属县都有一个偏远的地方,它的秩序如下,它的官员也是如此。
诸蛮夷长官司。西南夷诸溪洞各置长官司,秩序如下,达鲁花赤、长官、副长官,参与其土人为之。
到处脱鹤孙,掌辨使臣奸伪。正一员,从五品;副一员,正七品。
元朝官制的特点是什么?地方政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