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管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管鲍之交”。在列子·生命篇中,管仲说“生我的父母,认识我的鲍子也”,用来形容他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谊,这已经成为中国代代相传的故事。
前段时间看了吴晓波老师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其中对管仲变法的描述令人惊叹。原来管仲在很多方面都是“硬核”玩家。
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变态的“管爷”。
管爷是“国企创造者”
齐桓公和管爷多次讨论富裕国家的政策。齐桓公建议对人口、房屋平台、树木和六只牲畜征税,并被管理者一一否决。管理者认为税收是有形的,征收人民会引起不满。最理想的方法是“看不见,让人们不生气”。
因此,管爷提出了“价格税”的方法——将税收隐藏在商品价格中,使纳税人看不见、摸不着,不知不觉地“快乐”纳税。在具体操作中,管爷提出了七个字:只有官方的山和海是可耳的。这意味着垄断山、海等资源,在山上生产铁矿石和盐,并实施盐铁垄断。管爷提议政府控制所有权,将经营权分配给私营商人,然后按一定比例分配利润。
这种国有民营方法对后世政权产生了重大而根本的影响。这些在国家控制下经营垄断资源产业的企业在现代中国被称为国有企业。
二、管爷是“经济大师”
从早期的商业经验来看,管爷意识到工商业的盈利能力大于农业,振兴商品经济是增强国力的最佳途径。他在齐国开展了一整套改革试验,包括工业、税收、价格等领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振兴微观,控制宏观,鼓励投资和消费”。
振兴微观:特别是刺激经济发展,降低对外关税。国内渔业、盐业只登记不征税,出口商品实行单一税制。对来齐国做生意的商人来说,更是大开国门,甚至还有专门招待外国商人的客房,提供食物。从此,“天下商家归齐如流水”。为了活跃市场,管爷还开设了色情产业,吸引外国商务旅行,并大收其税,这也是管爷被誉为妓女的“祖师爷”的原因。在这一自由贸易政策的刺激下,齐国的商业蓬勃发展,临淄首都居民达到3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雅典人口不足5万。
宏观控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利用财政杠杆调整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宏观控制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盐铁特许经营,即“国有资产、民营经营”,然后从盐业、矿山等国家资源中提取利润。盐铁特许经营政策对后代的影响持续了2000多年,至今仍存在,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保障。
鼓励投资和消费:在管爷的经济思想中,他鼓励消费。管爷认为“节俭会伤害事物”,甚至鼓励奢侈品消费。在《管子》一书中,有一篇奇怪的文章《奢侈》。管爷认为,只有不断消费,才能促进生产和商品流通,穷人才有工作要做。与此同时,管爷在《乘马数》中还表示,每当凶年,国家都要建宫殿台榭,以促进人民就业。直到2000年后,西方人才学会了这种通过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的做法。
管爷真是无师自通的经济天才。
[img]669599[/img]
三、管爷擅长玩“国际贸易”
在管爷的精心协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中原霸主,然后开始召集诸侯联盟。《史记》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也就是说,他召集了九次诸侯国开会。除了炫耀强大的国力外,重要的内容是统一各国作为霸主的关税。管爷的做法是在2000多年后创建一个区域经济关税联盟。仍然是国际贸易的游戏惯例。
《管子·轻重守卫》记载了一个非常精彩的管爷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狙击鲁梁二国的案例:
鲁和梁是东方大国。人们擅长编织(一种厚而光滑的丝绸面料,用它剪裁的衣服是当时最高档的衣服)。管仲要求齐桓公带头穿衣服。很快,穿衣服就成了齐国的时尚。有一段时间,需求激增,供不应求。然而,管仲不允许自己的人生产面料,而是从鲁和梁进口。
(管仲老街一景)
关仲召集两国商人对他们说:“你织了十块布,我给你三百斤金。如果你织了一百块布,我会给你三千斤金。”鲁梁确实是中计。在政府的鼓励下,人们从事织织纺织,农业被废弃。一年多后,粮食价格飙升。这时,关仲下令关闭与鲁梁的交易关口,不再进口一块布。
鲁和梁的经济突然崩溃,难民纷纷涌入齐国。管仲利用这一趋势,让他们开垦齐国的许多荒地,但促进了齐国的农业生产。从那时起,鲁和梁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所以他们不得不亲自修复齐国纳的货币。管仲还用同样的方法制服了莒国和莱国。他的手段高超而残酷,至今仍令人惊叹。
以上是关爷,被称为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一点也不夸张,但比西方的凯恩斯早了2000多年。
揭秘:为什么有人称管仲为古版[凯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