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敏(1592-1680年),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号偶和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大学士王锡爵之孙,翰林编修王衡之子,四王第一代人。
走出大门,文采早在祖荫下,官到太常寺少卿。明清鼎革后,家不出,奖掖后进,名德为时所重。明季画学董其昌,年轻时亲热,得到了真传。于黄公看墨法,特别有深厚的契合,暮年越来越神化。爱才若渴,四方工画家接踵而至,得到了他们的指导。他们都是著名的一代画园领袖。康熙十九岁,八十九岁。
王时敏主张抄古,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典雅,构图变化不大。它的画在清代有很大的影响,王辉、吴历和孙王元齐都得到了自己的教导。王时敏创作了山水画娄东派,与王鉴、王辉、王原祁并称四王,加上云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晚清娄东画派代表画家和评论家秦祖永之《桐阴论画》评王时敏:运腕虚灵,布墨神逸,随意点刷,山谷浑成。
[img]669640[/img]
《国朝画征录》记载王时敏少时聪明伶俐:姿态出众,淹雅博物,工诗文,善书法,尤其是八分以上,而且画有特别优惠。于是他的祖父让董其昌指导王时敏。在董其昌的指导下,他的青少年开始从复制古代开始,深入研究传统的绘画方法,故意复制黄公望山水。
因为家里古书名画收藏丰富,大部分都是名迹,就像当时很少传世的李成的画一样,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
根据当时的规定,由于祖先的杰出贡献,他们的后代可以在没有科学考试的情况下继承下来。王时敏24岁时担任尚宝成,是管理皇帝印章的官员。后来,他被提升为太常寺少卿(棕榈寺祭祀仪式),仍然担任尚宝的主任。
曾奉命到山东、湖广、江西、福建巡视封藩,有机会游览名山大川,观赏各地名画真迹。尤其是东源、巨然作品收藏的集大成者、江北收藏家绥阳袁枢(大司马袁可立子),曾为袁枢画工笔肖像,自拔赞不绝口:环翁使君,既工盘雄伟,又收藏丰富。米南宫是精鉴之祖,李营邱是士大夫之宗。因此,荆关、董、巨真名迹归他家。乃犹勤向鄙蒙索其点染,一年过去了,没有回应。盖的时候看到公墨沈,不知小巫气索,想写的人数四。兹于其他车的军装,谈模仿一峰老人的笔意,做一个小丐营。昔人所谓恒似似人转觉学步难为工,特书以志吾愧。紫幻云烟关门,大石寒山列两侧。割一峰深色,可堪移入米家船。(《烟客题跋·题自画关使君袁环》)
[img]669641[/img]
因为他淡于仕途,更喜欢笔墨,所以在崇祯五年(1632年)辞职,隐居西田别墅,致力于绘画研究和创作。
十二年后,明朝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后,清军入关,王时敏归顺,挽救生命,继续隐居山林,致力于绘画,努力培养子孙后代的学习。膝下九子,多为清廷官,八子王(转庵)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直经宴、典会试。孙王原祁康熙九年成为进士后,深受康熙喜爱,进入南书房,充当《佩文斋书画谱》总裁,主持绘制《万寿盛典图》。89岁时,康熙十九年(1680年)王时敏在家中卒。
清初四王之一:王时敏的生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