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朝科举考试实施以来,在1300多年的时间里,无数的学者成为了鲤鱼跳龙门的学生,挤破了他们的头。然而,入学人数如此之多,如明清时期,每次入学人数只有两三百人之间。
[img]669183[/img]
那些不能通过考试的人呢?我们只能继续以举人的身份战斗三年。比举人身份低一级的学者更难。如果你想参加会议考试,你必须先参加考试。事实上,学者考试并不那么容易。在《儒林外史》中,范进已经参加了半辈子的考试。他五十多岁了,仍然是个白丁。如果周进没有上学,看到他可怜而富有同情心,他甚至没有期望成为一名学者。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当你被学者录取时,你会放心。与学者和学者相比,古代学者的待遇和地位远远落后于老鼻子。以明清两朝科举考试齐全为例,学者可以免除兵役,不需要为政府提供免费劳动力;在北方,几亩土地的官方租金可以免除,甚至房子的高度也可以比普通家庭多三英寸。
[img]669184[/img]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一旦有了秀才的名气,就可以见官不拜;秀才犯了事,不能用刑,必须除名。穿衣方面,秀才可以穿盘领衬衫、方巾、靴子。明朝的秀才甚至可以戴剑,出去随便游学,不受限制。如果是普通人,出门一定要有政府开的路。
[img]669185[/img]
在物质福利方面,明朝的学者甚至可以每月从政府得到12银和每天一升米,偶尔还有鱼、油和盐。@ 学者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不会饿死自己,但这样坐着吃山空会很穷,又有穷秀才之称。
穷秀能穷到什么程度?如果科举不顺利,学者只能另谋出路,一般从事学校老师、助理、行医、当官、看风水、出海做生意等。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年轻时就考上了学者,但没想到这成了他科举的巅峰。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一直困在科场上,不得不为官员的孩子当学校老师。学校老师的职业生涯已经70岁了。
[img]669186[/img]
@ 在过去,它只是一个学者的身份,对学者来说真的很高,很低,不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官员。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你必须继续参加考试。根据明代笔记小说《云杂志》,有一位名叫吴平坡的学者,他一生有三个愿望:一个愿望芜湖得分,两个愿望买杨千户的房子,三个愿望买卖淫作为妾。洪志18年来,他被录取,三个愿望顺利实现。
这位秀才三愿,看似低俗。但在“万物皆下品,只有读书高”、古代“书中有金屋,书中有颜如玉”,无疑是非常现实的。
古代学者的地位和待遇有多高?不知道比普通人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