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以1928年首次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的城悬崖命名。它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文化。考古资料显示,龙山文化已遍布黄河中下游,除龙山文化外,其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也扩大了分布范围。这是社会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快速发展的结果。广大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陕西龙山文化。
[img]669452[/img]
山东龙山文化是在大汶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陶器制作一般采用快轮,造型规则,器壁薄而均匀,工艺精湛,尤其是深色明亮、薄如蛋壳的泥质黑陶更具特色。当时,玉石制作工艺已经专业化,可以生产出精美的玉石礼品。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的成组玉石和日照两个城镇遗址出土的雕刻玉斧都是典型的器皿。20世纪80年代中期,山东省寿光县边线王村北部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堡遗址,面积57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龙山文化城堡中最大的。山东龙山文化的住宅建筑一般采用挖槽墙和原始夯筑技术,多为矩形土台式建筑。卧室地板往往分层建造。仰韶文化发展起来的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广泛,可分为五种区域类型。一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流域的“王湾类型”,其陶器多为方格纹,很少有李。
龙山文化时期,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了方形城堡。二是分布在豫北、冀南、鲁西的“后岗类型”,陶器多用绳纹装饰,邯郸涧沟遗址发现丛葬坑。三是豫东皖西北的“王油坊类型”,方格纹是其陶器的主要装饰。淮阳平粮平台在龙山文化时期发现了面积5万平方米的城堡。四是豫陕交界处的“三里桥类型”,陶器装饰以绳纹为主。五是豫西南丹江流域的“下王岗类型”,其陶器多为灰陶和黑陶。盐城郝家台发现,以渭水流域为主的龙山文化中晚期方形城堡,陕北、陕南许多地区的陕西龙山文化一般分为早晚两期。陶器以灰色陶器为主,也有一些红色陶器。其形状和装饰与以东河南龙文化和以西齐家文化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它反映了这些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的,包括内室和外室。在外室,斜坡出口处经常有炊具或保存火种的壁龛;在内室,有一个袋形的窖穴,储存粮食。
[img]669453[/img]
临潼康家遗址发现有100多个房屋基址,其布局为调查当时的社会结构提供了数据。齐家文化以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命名,广泛分布在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约4000年前。齐家文化的陶瓷制造业比较发达,当时已经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这与齐家文化中颇具特色的冶铜产业的出现有很大关系。齐家文化的大部分房屋都是洞穴式建筑,卧室铺着一层白灰色的表面,不仅坚固美观,而且防潮。分布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继承了松泽文化的发展,得名于杭州附近的良渚遗址,距今5万4万年。
[img]669454[/img]
良渚文化的稻作农业、竹木生产、养蚕、丝织、麻织等都有着重要的发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发现了大量以聪璧、斧为主的玉器。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出土于浙江余杭的反山、瑶山、江苏武进的寺敦等地,不仅说明制玉工艺精湛,而且其造型和装饰反映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陶器有很多种形状,大多数是泥灰色轮胎和黑色皮革陶器。
良渚文化的墓地也很有特色。一些大型墓葬的墓主可能属于当时的贵族阶级。石峡文化是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晚期文化。它被命名为广东曲江石峡遗址,距今5000-4000年。石峡文化发现了大量的石制工具和石斧作为武器,尤其是长身亚腰和双肩石斧的薄刃更具特色。该遗址还发现了贵重玉器,如丛、媛、璧等。除上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外,其陶器在内蒙古凉城、吉林和龙、黑龙江尚志、福建闽侯、海南陵水、云南沦源、西藏昌都、新疆哈密、台湾台北等地都有重要发现。
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典型的文化:龙山文化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