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派出50万大军,对百越(广东、广东)十年的战争,历史上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不仅打了三次,持续了十年,还没能打下百越。更严重的是,它导致了中国的空虚。陈胜、吴广等人可以“拔竿而起”攻城拔寨。而且一呼百应,天下大乱。最后,秦朝不得不释放囚徒组成军队对付农民军。尽管陈胜、吴广在早期还是可以打败的。但后期面对项羽,却完全不是对手。
如果秦始皇没有派这50万军队进攻百越,而是驻扎在中国,农民军还会有机会吗?显然,这是相当困难的。此外,百越的土地在当时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没有发展,瘴气猖獗,气候恶劣(这种情况在宋朝之前仍然是如此)。即使它被击倒,也没用。秦始皇为什么要做出这样一个得不偿失的举动?
在我看来,秦始皇之所以要发动攻击百越的战争,主要有以下考虑因素。
一、四海统一的思想。
在古人的观念中,中国是一个居住在中央的国家。中国四面八方都是海洋,分别是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基本上控制了东海和西海(虽然西海不存在,但秦国历史上对西部地区的发展被认为是西方的占有)。因此,继续占领北海和南海是秦始皇的梦想。
在秦始皇看来,北海是匈奴人占领的。他让孟田带领30万军队与匈奴作战。一方面,通过修复长城,确保匈奴不会攻击内陆。另一方面,以长城为基础,北击匈奴,最终达到北海(贝加尔湖等)边缘的目的。
相对而言,最容易实现的目的就是打南海。而打南海,就要赢百越。@ 即使百越是一个荒野的地方,从统一的角度来看,也要赢。在秦始皇看来,赢得百越和南海比赢得匈奴和北海更容易实现。他给了蒙田30万人,但在南方投入了50万军队。
[img]670083[/img]
二、消除隐患的需要。
百越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楚国住在南方,和百越打过几次仗,但基本上没有胜算。没有赢的机会不是不赢,而是百越是泥潭。百越民族多,组成人员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因此,楚国在与百越交战时,即使偶尔把百越打下来,下次百越部落又反水,又与楚国交恶。@ 楚国在与百越战斗时,总是得不偿失。
秦朝统一六国后,南方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一方面,百越并没有平静下来。另一方面,楚国的一些贵族逃到了百越,想以百越为起源,颠覆秦朝。
因此,对于秦朝来说,虽然百越是一个荒野之地,但打败他是没有用的,但把他打倒并消除隐患是非常重要的。
[img]670084[/img]
三、宣传武力的表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自己的自信心扩大到了极致。他把三皇五帝各取一个字,把“皇帝”的名字改成自己,这是自信扩大到极致的表现。
既然秦始皇觉得自己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那么他创造的基础就不能简单地统一六国。统一六国,只达到周朝水平。当然,秦始皇应该超过周朝和楚国的水平。当然,强大的秦朝应该能够完成楚国以前无法完成的事情。
也就是说,有了上述考虑,秦始皇和百越更加强大。但最终,后院起火,造成了秦朝灭亡的悲剧。
百越是蛮荒之地,秦始皇为什么要发兵50万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