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法令(拉丁文:Edictum Mediolanense,英文:Edict of
Milan),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坦丁一世和李锡尼也被翻译成米兰诏令或米兰诏书。 意大利米兰发布了宽容基督教的法令。
这一诏书宣布,罗马帝国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并归还了被没收的教会财产,并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米兰法令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罗马帝国统治者将基督教从镇压和宽容政策转变为保护和利用政策,从被迫害的“地下宗教”转变为被认可的宗教。
概况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宣布了基督教的合法性。米兰的法令将成为罗马世界的基本法。法令以伽勒里乌斯的名义发布,也以李锡尼乌斯和君士坦丁的名义发布。
当时,基督教仍然是罗马帝国的非法宗教。各方面的势力都在压制基督教的发展。然而,基督教的强大吸引力使它在帝国逐渐流行起来。为了向日益流行的基督教寻求支持,也为了联盟的另一个奥古斯都李基尼乌斯,君士坦丁于公元313年决定在米兰会面,并向李基尼乌斯许下了他的妹妹康士坦提亚。当时李基尼乌斯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有巴尔干半岛、伊利里亚等地。会上,双方达成共识,签署了著名的“米兰法令”,这是一项关于宗教宽容的法令。
“法令”承认,基督徒和其他异教徒一样具有相同的信仰自由权,并将其归还没收的教堂和教会财产,免除了基督教僧侣对国家的个人服役义务,并规定主教有权审理教会案件。从那时起,基督教已经成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宗教和国家政权的精神支柱。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主持了尼西亚“世界大会”的宗教会议,制定了所有基督徒必须遵守的信条:圣子基督是永恒的,与圣父和圣灵同体。
阿里乌斯派支持皇帝的权力,不寻求教会独立。君士坦丁本人倾向于阿里乌斯派。然而,君士坦丁并没有完全抛弃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多神教。在他的统治期间,基督教基本上与各种“异教”平行。
380年,另一位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正式宣布基督教是帝国的民族教育,并“禁止所有异教迷信活动”。从那时起,基督教已经发展成为罗马地中海唯一的正统宗教。
君士坦丁在承认基督教地位后,恢复了罗马帝国的统一,成为了罗马帝国的独裁统治者。
背景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最广泛的宗教,它是由犹太教重生的。公元前后,犹太教被分为四个宗派:撒都派、法利赛派、前锋派和艾赛尼派。基督教很可能是由艾赛尼派犹太教发展起来的。公元一世纪的犹太人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在历史上有不同的看法,但以下几点可以肯定:耶稣是犹太人,生活在1世纪初,大约30岁在加利利利和犹太传教,收到12名门徒,嫉妒和迫害犹太上层,最终被钉在十字架上反罗马罪。
[img]668864[/img]
公元一二世纪,罗马统治者认为基督教无非是一种不受欢迎的犹太教派,因此基督教和犹太教一样受到罗马统治者的压制。当时罗马帝国信仰古希腊和古罗马众多神只的多神教,所以相信一神论的基督教特别不一样。此外,早期的基督徒大多是穷人。由于他们有明显的抵抗意识,不与统治阶级合作,他们多次受到罗马统治者的迫害。例如,在戴克里先时代,基督教受到了自称罗马老神朱庇特之子的皇帝的疯狂压制。然而,一些皇帝对基督教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使得3世纪有600多万基督教徒。随着基督教的发展,教徒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教义更倾向于服从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也开始了解基督教。
简要介绍米兰的命令 君士坦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