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记载,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统称。经过春秋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赵、魏、韩跻身强国之列,田代齐。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对于战国七雄来说,赵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只有赵国才能在长平之战中展开秦国的巅峰决斗。然而,在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君主是最后一个称王者,赵国直到赵惠文王在位才正式称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战国七雄中强大的赵国最后一个称王?
一
@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王的诸侯国,早在西周时期,楚国就越过了称王。春秋时期,称王的楚国君主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楚国后,公元前334年,魏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见齐威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所以他也承认了魏的王号。这意味着魏国和齐国的君主正式称王。公元前325年,徐州相王后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在此基础上,五国相王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323年。
二
五国相王是指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并相互称王的历史事件。然而,对于五国相王中的赵国君主赵武灵王,却没有在国内使用王号,只称“君”或“主父”。赵惠文王后来追求赵武灵王的称号。因此,在战国七雄中,赵国是最后一个称王的诸侯。在我看来,赵国之最后一个称王主要是因为赵国在战国前中期相对较弱。楚国、齐国、秦国、魏国、韩国、燕国在五国相王时都被称为国王。但赵武灵王认为,赵国其实并没有称王的实力,在国内也没有使用王号,只称“君”或“主父”。
三
赵武灵王刚即位时,赵国还没有开始“胡服骑射”。对于胡服骑射前的赵国来说,他不仅在与秦、齐、魏的较量中屡战屡败。比如魏国称霸中原的时候,就派大军打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就连林胡、楼烦等势力,甚至周围的中山国,也经常入侵赵国。赵国实力相对较弱,@ 五国相王赵武灵王才去除了“王号”。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正式实施“胡服骑射”。经过这一变化,赵国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赵武灵王去世后,赵惠文王正式称王,并将赵雍追封为“赵武灵王”。
[img]668578[/img]
四
@ 在五国相王中,与赵国“相王”的中山国是赵武灵王梦想消灭的心腹之患。在这方面,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接受“五国王”的王基本上等于加入魏国领导的中山联盟,这是赵武灵王不想看到的。值得注意的是,诸侯中山国在称王后时引起了齐国的不满。@ 赵武灵王之不称王,也希望打消秦、齐、魏、楚等大国的警惕,为自己实施“胡服骑射”,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换句话说,赵武灵王去除王号,无疑为明代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提供了借鉴,一般来说就是“闷声发大财”。
为什么强大的赵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称王的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