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叔微(1079~1154年),字知可,宋真州(今江苏仪征县)白沙人,南宋医学家。曾经是翰林学士,成年后愤怒地学习医学,活人很多。所以《普济能事方》又称《类证普济能事方》,书中共收录了300多个方剂,按病种分为25门。这本书是徐几十年医学经验的结晶,采方简单,理论清晰,实用价值高。《伤寒百证歌》、《伤寒微论》、《伤寒九十论》、类证普济本事方、《仲景脉法36图》等,书籍较少。@ 还有《活法》、《辨证》、由于长期失传,《翼伤寒论》等书籍无从稽考。
[img]669005[/img]
许叔微(1079~1154年),真州白沙(今江苏省仪征县)人,宋代杰出的医学家,研究和运用《伤寒论》的所有人,经典派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徽州、杭州府学教授、吉贤院学士,人称许学士。许叔微心慈近佛,志思忠纯,遇事敢言,为人豪爽,弃官归医,最终享有“名医进士”的美誉,百姓奉为神医。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普济本事方后集》传世,另一部《活法》、《辨类》、《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书现已散失。
元按五年(1090年),因父母双亡,再加上屡试不举,随后弃儒习医。南宋建炎元年(l127年),真州疾疫大作,徐叔微上门诊治百姓,十活八九。后南渡居常州,迁太湖马迹山(今无锡马山)。绍兴二年(l132年)中进士,历任徽州、杭州府学教授、翰林学士,人称许学士。因不满高宗苟安江南、秦桧陷害忠良,退休乡下,行医济人。与抗金名将韩世忠过从密。岳飞被杀后,韩世忠自请解职,移居苏州,常渡太湖访许叔微,表达忧国情怀。许叔微是宋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对辨证施治理论进行了阐述和补充。他说:“治疗伤寒,首先要明表内虚实。能明这四个字,则仲景397法,可坐而定。“在他们的学术思想中,更突出的是对脾肾关系的理解。他们认为肾是一身之根,脾胃是生死之根。其中,肾是主要因素。补脾“一定要暖肾气”。这一观点对后人对脾肾关系和临床座位的进一步研究非常有启发。
许叔微:字知可,宋真州白沙人,南宋医学家,经方派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