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昵称,但是很少有昵称是二十三。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有这样一个昵称叫二十三的人,后来成为了皇帝。这个人是后唐末皇帝李从可。
李从珂原姓王,因出生于正月二十三,获得了二十三的昵称。二十三个少年失去了父亲,依靠母亲魏氏生活,魏氏的容貌非常美丽。二十三岁或十几岁时,李嗣源去了二十三岁的家乡,看中了二十三岁的母亲。因此,魏氏是妻子,而二十三岁是养子,更名为李从珂。
[img]667188[/img]
史载:皇帝(李从可)年轻沉默寡言,强壮,长七英尺多,方颐大体,材貌雄伟,以骁果为名,明宗(李嗣源)非常爱。五代时期,是看拳头的时代,而李从珂则勇敢善战,他的年龄是李嗣源诸子中最长的,经常和李嗣源一起战斗,多立功。因此,李从科虽然是李嗣源的养子,但也尤其受到李嗣源的重视。李嗣源称帝后,李从科被任命为河中节度使,后来被提升为太尉,移镇凤翔,封鹿王。
[img]667189[/img]
李嗣源死后,李从厚继位为后唐皇帝。李从厚担心既有名又有实力的李从珂,因此他首先解除了李从珂的儿子李重吉的禁军指挥权,并将李重吉改为亳州刺史,以调出北京大师。李从珂的女儿李惠明也被召进了宫殿。李从珂知道这一切,知道李从厚怀疑自己。不久,李从珂收到李从厚的命令,要求李从珂离开凤翔,搬到河东。
在谋士的建议下,李从可担心离开凤翔会很凶,于是举兵反叛。然而,李从科虽然勇敢善战,却兵少粮寡,在朝廷重兵的攻击下,李从科形势日皱。无奈之下,李从珂登城痛哭起来,史载:..帝登城垂泣,于外说:“我年未二十从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疮满身,树立了一个国家,军士从我登阵的人多了。今朝廷信任贼臣,伤害骨肉,我有什么罪!因为哀悼,听者哀悼。时羽林指挥使杨思权谓众说:“大相公,我主也。于是从西门引军,严卫都指挥使尹晖也从东门引军,外军悉溃。
[img]667190[/img]
正是这场痛哭扭转了乾坤,最终杀入京师,废掉了李从厚,成为皇帝。当上皇帝后,李从可想要削弱藩镇武将的势力。最后,它引发了河东节度使石敬堂(李思远的女婿)的反叛。石敬堂的军队输给了朝廷军队的讨论,所以以“燕云十六州”和“称儿”为代价,借了契丹军队。最后,李从珂被打败了,于是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和太后、皇后及其王子一起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
[img]667191[/img]
李从克死后,传国玉玺下落不明,李从克的战败也使“燕云十六州”成为契丹人之手。然而,“燕云十六州”的损失影响了中原王朝数百年的政治格局。
为什么唐末皇帝李从珂的昵称叫二十三?二十三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