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句,古代国名,又称须朐,风姓。因此,它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东平县西北部。须句的早期历史不在文献记载中。春秋初期,作为一个小国,须句屡遭诸国侵害。公元前620年,鲁文公出兵伐诸夺取须句,但他没有让须句复国,而是把逃往鲁国的郑文公的儿子放在那里,须句已经进入鲁国。
[img]667326[/img]
西周成立后,为了维护和巩固其在全国的统治,采取了分封诸侯的方法,即史书记载的“分土封侯制”。周天子将国都附近的地区划分为王畿(ji,在中国古代,它被称为靠近国都的地方),由王室直接管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
至于当时封的诸侯国有多少,按照《荀子儒效篇》的说法,“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而《吕氏春秋观世》则说“周之封400多,服国800多”,所以具体数量不详。
[img]667327[/img]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须姓)太浩伏羲风姓的后裔,有须句国,到殷时有密须国,都是以国为姓,魏国有须贾,汉代有平陆必无,望族出于渤海县。周文王时,有一个叫胡子国的古国,位于目前山东省寿张县和凉山县。据《左传》记载,须句国在春秋时期被邻近的诸、鲁国摧毁。后人和中国人以“须句”为氏,称为须句氏。后来简称须氏和句氏。位于渤海县的须姓望族,现在是河北沧县。
须句国:古代国名,又称须朐,风姓,故址在今天的山东东平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