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小国,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潭城地区。公元前11世纪,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被封为炎地,称之为(Tan)国家,属人方。
春秋前后,国名多加了“邑”字,炎国演变成庾国。由于缺乏历史资料,无法验证其具体边界,但从周边国家的范围和当前各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资料来看,总体轮廓仍然可以找到。疆域包括从李庄到沂河东岸归昌杨集,临沭曹庄大兴,赣榆,东海,新浦。然而,有一种说法是,潭国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北到琅琊,南到长江,东临黄海,西接徐州,但后来沦落了。
潭国是春秋时期的周边国家。
《汉书·地理志》载:“周爵五等。,而士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五十是附庸。建造1800个国家。”这只能说明一个大概的概况,没有详细的调查。
因此,关于谭国的历史存在疑问。诸侯国的领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国的攻击和征战,以及王朝对封土的奖惩,诸侯国的领土随时消长。此外,在夏商时期,诸侯国的封土领土并不明确,只管辖一般面积和一般户数,上门征税,行政手段也不多。周后,行政手段相对加强,但如果没有,那么领土的概念已经存在,各国在重要的十字路口都设立了关口,派兵守卫。
郯子
潭子种的一棵古银杏树,3000岁,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56亩。如今,它仍然繁茂而充满活力。
[img]667104[/img]
孔子曾经带着弟子去城城拜见城子,虚心求教。这就是“孔子师城子”的由来。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在城城附近。
儒家经典《二十四孝图》中有三位君王,其中“孝感动天”的虞舜和“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广为人知,而另一位“鹿乳奉亲”的谭子鲜为人知。谭子是春秋两季的谭国君。“子”不是他的名字,也不是他的尊称,而是他蛮夷国君的身份。他的名字已经消失了。
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具体位置在现在的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