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年间明朝经济鼎盛时期,有多少人口,学术界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只有6000万,有人认为近2亿。
在明朝的人口统计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末年的洪武26年(1393年)注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节点。今年,明朝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人口统计数据——6054万人。这只是纸上的人口数据,当时的总人口应该超过7000万。
明朝的人口分布主要是指南京,内地有13名政府大使和北京师。这些地方是明朝直接统治的地区,不包括北元、东北、西北和最西南的地区。
首先是北京师范大学南京。这里的北京师范大学不是指南京的一个城市,而是指整个直隶。也就是说,在江苏(包括上海)和安徽、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原来的直隶被称为南直隶。
[img]666795[/img]
苏皖沪两省一市加在一起,面积不到24万平方公里,但人口非常密集,达到1075万人。还没有116万人拥有军籍。毫无疑问,直隶是明朝人口最多的地区,但也密有疏。苏州人口最多,只有一个政府,就有235万人,约占“省”的五分之一。而皇城所在的南京应天府(狭义上的城市),“只有”120万人。直隶只排列这些数据@ 松江府的人口比天府多一万多。
直隶省人口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尤其是长江流域。比如常州府77万,扬州府73万。淮河以北的军事重镇徐州当时连府都不是,人口只有18万。
徐州等苏北地区是当时明朝两大人口聚居区的过渡区。徐州以北为山东。洪武26年,山东总人口525万(不包括20万军籍)。山东人口525万,自然比不上直隶,但在战争刚刚平定的北方,这个数据已经很多了。
需要注意的是,山东525万人口不仅包括山东六府,还包括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的辽东。辽东北控女真,西控北元,东控韩日,战略地位过于重要。此外,辽东人口较少,明朝只在辽东设立军事机构指挥使司,辽东民政跨海隶属于山东,包括人口统计。辽东人口很少,加上人民和军籍,总人口只有50万,相当于山东的十分之一。
[img]666796[/img]
然而,辽东的面积并不小,12.4万平方公里,而山东的“总面积”只有27.3万平方公里(其余为山东总部)。
再往北,就是明朝未来的首都北平。明朝在这里设立了一个政府大使司,负责以北平为首的八个政府。今年(1393年),北平政府大使司辖区总人口达到264万,看似不多,但要知道当时的北平处于与北元对抗的前沿。
从北平到西,到面积16万平方公里的山西。山西布政使司辖区人口明显增加,达到508万人(含38万军籍人口)。山西面积不小,但只有四个政府:太原政府、平阳政府、鹿安政府、大同政府和四个直隶州。
北平(辽东)的主要任务是对抗北元,向南的西侧(山西)、东侧(山东)人口500万,堪称直隶(南京)北线防御的缓冲带。即使北元兵突破北平防区,山东和山西人口众多,北元骑兵南下的速度也能最大化。
在古代,人口密疏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军事上的速度。
河南位于山西以南。河南16.4万平方公里,人口216万(含25.3万军籍人口)。陕西布政使司在河南以西,人口略多,287万人(含23万军籍人口)。从陕西到四川,人口较少,人口146万,甚至比苏州一个政府少了近百万(不含四川20万军籍人口)。然而,四川位于西南地区,各种情况非常复杂,人口少是可以理解的。
[img]666797[/img]
从四川向东进入湖广,人口增加,湖广布政使司(湖北、湖南)人口580万(含军籍50万,非汉族人口60万)。
湖广省以南为广东,总人口324万(含23.5万军籍人口)。当时广东省辖区除了现在的广东省,还包括海南省和现在广西的沿海地区。当时广西是内陆省份,总人口148万(不含10万军籍人口),和四川差不多。
云贵地区的情况更加复杂和特殊。云南总人口只有71万人,军籍高达45万人。仅明朝就有12万人驻扎在云南,加上24万名军人家属。贵州总人口126万人,但其中32万人由湖广政使司(湖广都指挥使司)管辖。
湖广东部是江西、浙江和福建。江西人口906万,浙江人口1048万(不包括30万军事人口)。江西和浙江的面积几乎与江西和浙江相同,没有变化。面积12万平方公里的福建(不包括对面的岛屿)看起来很高,平原很少,但人口很多,达到419万(含27万军事人口)。
这只是明朝草创初期的人口数据。随着明朝统治的稳定,明宣宗(1425年至1435年在位)后,明朝人口不断增长,最终达到万历时期的巅峰。明末战争,明朝人口大幅减少。
明朝苏州府人口多少?哪个省人口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