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是晚清时期中国重要的政治军事集团。湘军崛起于太平天国时期,由曾国藩创立。太平天国运动中,湘军异军突起,鼎盛时期的湘军拥兵数十万,控制了东南半壁江山,使清政府始终睡不着。然而,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政府迅速摧毁了这个庞大的集团,使湘军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那么清政府是如何摆脱湘军这座山的呢?
[img]666894[/img]
首先,裁军。早在曾国藩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清政府就开始打压曾国藩。曾国藩知道清政府对自己不放心,于是主动要求裁军,这是清政府的怀抱。刺马案发生后,清政府趁机发难。曾国藩被迫解雇了大部分湘军,只留下2万人的精英(俗称老湘军,后来由刘坤一率领)。
二是分化。为了防止湘军扩大,清政府肆意分化和瓦解湘军。在清政府的支持下,李鸿章的淮军(系)由湘系分化。左宗棠虽然继承了湘军的衣钵,但也只是湘军名义上的老大,其实早已自立门户,成为楚军的首领。而沈宝祯则是叛出湘军,与曾国藩等人的关系十分僵化。可以说湘军已经分崩离析了。@ 为了制衡湘淮两系,清政府还支持了以张之洞为首的清流派,让几所学校进行公开和秘密的斗争。湘军已经被边缘化了。再加上其他学校的压制,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左宗棠下台后,湘军没有领导,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img]666895[/img]
@ 混合沙子。为了防止湘军掌握地方实权,清政府频繁调动湘军将领,调出盘踞已久的领土。同时,他们将沙子混合到这些地方,派出心腹,架空湘军将领。正是清政府不厚道的掺沙手段,导致湘军将领不满,暗杀了清廷派来的两江总督马新义,制造了著名的“刺马案”。
第四,消费。清政府利用围剿扭军、平定西北、中法战争等战争,不断消耗湘军的力量。许多湘军要么死在战场上,要么逃跑。逃跑后,他们加入了当地的兄弟会,导致兄弟会的力量超过了天地会。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大部分部队已不再是湘军。左宗棠调离新疆后,西北湘军迅速衰落,逐渐被甘军取代。在刘坤一的带领下,留在南方的老湘军在甲午战争中因淮军的失败而亮相。结果,他们打得一团糟,失去了湘军的老基础。从那时起,湘军退出了历史舞台。
湘军控制了江南半壁江山。清政府是如何消灭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