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嬴姓诸侯国,侯爵国,《竹书纪年》载:“(夏)后相即位,两年,征黄夷。卜辞中有“伐于黄尹二羌”的记载,讲述了商人祭祀的故事,是黄夷(尹)最早的记载。周人灭商后,黄人归服,得以保留。从出土的东周时期黄国及相关青铜器来看,嬴姓黄国和司姓曾国一直保持着婚姻关系。黄国故城位于河南省黄川县西北6公里的龙古镇。该遗址至今保存完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竹书记年》的文献,黄起源于黄帝公孙轩辕氏,崛起于中国南方,是古代淮河流域的霸主。早期被称为黄夷,是东夷集团的后代,也是九夷的后代。春秋时期,楚国称霸,黄国拒绝接受。凭借地域优势,与江、道、柏、弦甚至随国结盟,与齐、宋、郑、卫、鲁修复。他曾与楚竞争,直到公元前648年才被楚摧毁。
《左传》始于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这时,楚国方兴在楚地与诸侯约会,黄和他们都没有参加。结果,汉阳的随国受到了攻击。淮水的黄国逃脱了灾难,因为距离很远,但也遭到了楚国的谴责。楚文王在鲁庄公十九年(公元前675年)第一次伐黄。公元前675年,楚文王伐黄,败黄师于陵,然后还
。也许是感动了黄国的抵抗精神和强大的武力,楚军没有一鼓作气灭亡黄国,惨胜后匆匆回国。面对已扩大到淮河中上游的楚国,黄国采取了依靠强齐抵抗强楚的战略。鲁熙公二年(公元前658年),黄国参加了齐国、宋国、江国、黄国等四国会盟。第二年,四国再次在山东阳谷联盟。前655年秋天,黄、江两国伐陈。随着齐国霸主地位的形成,淮域诸国纷纷叛楚附齐。尽力北上争霸的楚国当然不甘示弱。前655年,黄国的姻亲小国弦国被摧毁,弦国国君逃到黄国。六年后,前649年冬天,楚国借口黄人不归楚贡,出师由伐黄。半年后,前648年夏天,黄国终于被楚成王带兵灭国。
黄国成立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隆古乡,据《史记》和《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成立的创始人是伯益长子大廉字太康。黄夷南下中原,东夷少昊的后裔——黄夷的后裔赢得了伯益长子大廉字太康的称号,建立了黄国。黄国为赢姓黄氏。但卜辞中有伐黄尹二羌黄夷(尹)最早的记录。黄氏无疑起源于少昊嬴姓,从黄姓最原始的少昊氏黄夷来看。从晚期到夏朝商朝和西周,原始社会被称为黄夷,东周列国被称为黄国。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8年)约传衍五十代黄国裔孙,春秋末年被楚国吞并,地名仍称黄邑。国君赢姓黄。进入封建社会后称为光州。
[img]666628[/img]
黄国后代黄歇后仕于楚,被封为春申君,仅次于楚考烈王,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楚考烈王没有儿子。黄歇担心这件事,于是找了一个适合生儿子的女人献给楚王。虽然他献了很多,但他从来没有生过儿子。后来,赵国李园把妹妹献给了黄歇,并立即得到了黄歇的宠爱,并怀孕了。后来,黄歇把李园的妹妹献给了楚王。楚王把李园的妹妹召进宫里,非常宠爱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楚幽王,另一个是楚哀王,把李园的妹妹封为王后。楚考烈王去世后,李园先入宫,刺客埋伏在棘门之下。春申君进入棘门,李园养的刺客从两边夹住刺杀了黄歇,砍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同时,派官员到春申君家全门抄斩。而李园的妹妹原本受春申君宠怀孕,入宫得宠于楚考烈王后所生的长子便立为楚王,这就是楚幽王。
古黄国位于江淮之间,守护着东方国家西入淮河上游的门户。当南楚北进入中原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12年(前648年),黄被楚摧毁。黄属于东夷国家,位于楚与中原之间。在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东夷文化、江淮文化、楚文化有机融合。
夏商时期黄夷是黄国先民。楚死于黄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合理的。黄国文化在保留东夷地方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器具制造技术、纺织技术、雕刻绘画技术等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的甚至超过了当时的中原文化水平。其墓葬制度、生活习俗等方面自成一格,对周边地区影响较大。它不仅是一个文化传播区,也是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区。
黄国:春秋时期,嬴姓诸侯国,侯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