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936-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936年后晋高祖石敬堂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经历了两帝12年,又称石晋,初定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后迁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夏天,太原留守和河东节让石敬堂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的支持下,在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很快进入洛阳,灭后唐,石敬堂割地称儿的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包括他自己过去的亲信。石敬堂死后,立侄石重贵为继承人。石重贵登基后,决定逐渐脱离对契丹的依恋,他首先声称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契丹伐晋944年,双方在禅州(今河南濮阳南)交战,相互胜负。契丹于945年再次南征,石重贵亲征,再次战败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使后晋主力丧失。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人都被俘虏到契丹。后晋灭亡。后晋亡后,河东节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
盛时疆域约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宁夏、甘肃、湖北、江苏、安徽。
[img]666786[/img]
后晋高祖石敬堂是沙陀人,家境贫寒,连姓都没有。至于石姓,他不知道它的来源。石敬堂的父亲早年跟随李克用征伐,教授明州刺史。石敬堂沉默寡言,稳重沉重。李思远爱他,所以他把他的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这个原因,他可以在李嗣源的账下当将军。历任保义、宣武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指挥使后,李嗣源晚年转任河东节度使。李嗣源死后,后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子李从厚刚继位,养子李从科发动兵变,带兵杀洛阳。李从可召集石敬堂前往洛阳讨论军国大事。石敬堂在路上遇到了从洛阳逃出来的李从厚,杀死了所有李从厚的随从,然后禁止李从厚向李从可请功。最后,李从可派人杀了李从厚。
继位后,李从可以石敬堂为最大威胁,想尽办法将他转移到兴王河东。石敬堂以为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能束手于路然后决定谋反。掌书记桑维翰大将刘知远也有这个意思。因此,石敬堂上表指责唐末帝是明宗养子,不应承祭,要求位于许王李从益(明宗四子)。后唐末帝撕裂其表,削减其官爵,以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使,将军3万筑长围攻太原。
石敬堂在河东的兵力不足以抵抗后唐的进攻,所以石敬堂决定向契丹求助。作为条件,他同意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并自称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儿。因此,辽太宗决定帮助石敬堂。然而,唐君臣对契丹的援助毫无戒心,也没有尽快切断雁门通道,导致契丹主耶律德光率领的军队顺利度过危险,抵达太原。大败后,唐军包围了晋安寨后5万大军。晋安寨后唐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军心混乱。副使杨光远和将军安审琦建议教练张敬达投降。他们被拒绝了,干脆杀了他,举全军投降了石敬堂。契丹的主要书籍封石敬敬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名大晋,契丹主自解衣服授之。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部)的石敬遂。不久,石敬堂攻入洛阳,后唐灭亡。
石敬堂凭借契丹自藩帅夺得皇位。每年,除了向契丹贡献大量财产外,他从未忘记吉凶。使者们相望,称契丹为父皇帝。事实上,他比耶律德光大九岁。契丹太后、王子、王子、元帅和重要大臣韩延徽也受到贿赂。每一个契丹使者到来,都必须在别殿拜圣旨,契丹使者小不如意,多出不逊之言。石敬堂忍受了这一切,但朝野上下咸为耻,一些大臣也因此拒绝出使契丹。就像兵部尚书王权一样,石敬堂派他出使契丹,向契丹主献徽号,王权羞于跪拜契丹主,宁愿丢官也不愿充使。
从后晋高祖石敬堂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后晋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
后晋灭亡
石敬堂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的亲生父亲石敬儒是石敬堂的兄弟。他早年在唐庄宗下当将军,早逝,被石敬堂收养为子。因为石敬堂的五个儿子早逝,石重瑞还年轻,所以他不得不立石为帝,历史上被称为晋出帝。
[img]666787[/img]
虽然石重贵是皇帝,但朝中大权由侍卫亲军指挥,使景延广掌控。景延广无勇无谋,却傲慢自大,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自掌权以来,他改变了石敬堂对契丹的一贯政策,拘留其使者,杀害契丹商人,抢夺其货物。石重贵称契丹为孙不称臣,引起契丹不满,战争一触即发。景延广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而是口出狂言,声称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若要战则早来,他日不禁孙子,则取天下笑,当后悔!契丹主听到这个消息大怒,多年来一直入侵中原。后来晋朝很多军阀也想乘乱夺取王位,怕世界不乱。比如石敬堂的儿女公婆杨光远,前晋将军赵延寿,北方招使杜重威、李守贞等。,都是这样的人物。在契丹与后晋的战争中,幸运的是广大军民的拼命奋战,使契丹军屡遭挫折,有时还惨败。
契丹主耶律德光开运三年(946年)后,再次对后晋发动战争。他指示赵延寿和颍州的刺史诈降,并向后晋发送虚假信息。皇帝不分真假,急于成功,于是匆匆命令杜重威为统帅,带领大军北上抗击。杜重威这次出征是个人打算的,他想模仿石敬堂,卖国求荣,当儿皇帝。借口这场战斗深入敌境,必须有强大的兵力才能保证成功。石重贵不得不给他增兵,导致禁军归他所有,京师空虚。到达前线后,杜重威每天都在喝酒,不议军事,只知一味地向晋廷要求增兵运粮。晋军兵多将广,实力强于对方,由于主教练无所作为,反而被敌人截断粮道,形势极为不利。为了投降契丹,杜重威正要让晋军处于危险境地。他与副教练李守贞商量,派人联系契丹请降。耶律德光虽然包围了晋军,但毕竟晋军人多势众,战斗力强,想要全胜,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得知杜重威率军投降的消息后,他大喜过望,立即许愿事成后立他为帝。于是杜重威招募诸将,伏甲在营中,宣布投降契丹,诸将中虽有不愿者,但在剑的威胁下,也不得不连署降表。杜重威向全军宣布投降的消息后,全军痛哭起来,震天动地。
杜重威投降后,耶律德光让他穿上赭色的长袍。因为他已经许了赵延寿为皇帝,他还让延寿穿上赭色的长袍,在股掌上玩两个卖国贼。事实上,他无意中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成为皇帝。这一次,他沉迷于成为中原皇帝。
由于晋军主力投降契丹,耶律德光很快进入汴梁,俘获了石重贵及其家人,并将他们迁往契丹的建州(辽宁朝阳)。耶律德光于次年,即公元947年,在汴梁后晋宫即位。由于契丹军队在中原到处烧杀抢掠,美其名曰打草谷,激起了中原人民的反抗。它们聚集在一起,多人数万人,少人不减千百,到处打击契丹军队,杀害契丹派来的官员。耶律德光无法维持其在中原的统治,不得不立唐明宗之子许王李从益为帝,然后率军北撤,途中一病而亡。后晋共历二帝,统治了十一年。
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后晋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