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是殷商至春秋时期中原民系在河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国名又被称为“鸿国”、古读“琼国”gāng”音。这个国家以“红鸟”为图腾。据《元和姓》报道,、根据《通志氏族略》,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伯义之三子,侍夏皇帝启为大理(刑名官)。公元前1101年,他被封在江邑,建立了江国。周代江国都位于河南省正阳县东南部,淮水北岸1公里。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为东周至汉代。
在春秋中期的35年里,江国首先依附于楚国,以便复兴。然后和齐、宋伐楚。东周时期,江国位于楚、齐、宋等大国之间,经常受到淮河水的干扰,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公元前624年,楚穆王出兵伐江,晋国出兵解围江国;第二年,楚再次出兵,江国势孤力弱,援军不继,最终被楚灭。江国君贞带领民族逃跑,为了纪念故国,中国人以江为姓。从江济被封,到江贞国灭改姓,江国共存了近500年的十七君。
[img]666686[/img]
江国后被楚国摧毁后,一些江人被楚国强行迁往楚国大陆的江亭。今天,湖北江陵南部的江北成了楚朝的臣民;一些江人逃到了陈国。今天,在河南省准阳地区,他们以淮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迁移,其中一人向东北迁移到齐鲁。后来,他们的后代以国家的名义叫江姓。
江国始祖江元仲是伯益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伯益后代在商朝或西周初封建江国(河南省正阳县)。
江国周都位于河南省正阳县东南部和淮水北岸。持这种观点的人的证据是,江国故城是在这里发现的。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占地7.5万平方米,建于东周至汉代。
春秋时期,江国介于楚、宋、齐之间,经常被这些大国操纵。此外,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中心,江国一直没有强大。春秋时期,公元前623年,江为楚灭亡,子孙以国为氏。
参考文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先是嬴姓。后来分封,以国为姓,包括徐氏、榭氏、莒氏、终黎氏、运奄奄一息、傈僳族、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八卦氏、秦氏。”《世本》还说:“江黄都赢姓。”
江国:殷商至春秋时期,中原民系在河南建立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