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闽国的建国者,福建当地人一定会想到王延翰和王延钧兄弟争夺王位。王延钧胜利后,他们成立了闽国。事实上,他的兄弟俩只是个小人物。他们只是第二代官员。最后,他们为了权利互相伤害,决定竞争。如果说谁是闽国的创始人,那就离不开他们的父亲和叔叔,也就是王超和他的弟弟王。
王潮、王审知一家,祖上世代为农民。唐末,天下大乱,黄巢攻入长安,江淮地区群雄割据称霸。寿州人王绪乘机起兵,攻占固始县。王审知的哥哥王潮,当时是县里的小官,被王绪任命为军官。王旭兵少将寡,以蔡州秦宗权为靠山。秦宗权任命他为光州刺史,并要求他带领所有人共同攻击黄巢。王旭认为我的士兵不够黄巢,我的力量是不允许的(一个县仍然是光州刺史,实力太不允许)。王旭故意拖延。秦宗权很生气,派兵攻打固始县。王旭无法抗拒,于是向南跑去。他命令姐夫刘行权为前锋,转掠江、洪、虔等州,并转移到福建。更不用说,姐夫王绪两次攻占汀、漳二州,自称汀州刺史。虽然王绪部没有孙儒部那么惨,第二次占领了这个地方,很快就留下来了,经常洗劫一空。这时,王超和王审知兄弟奉母,拒绝在战争中抛弃老母亲,苦苦追求王绪。王绪怒不可遏,要斩断王潮和王审知的老母亲,这样老母亲才能在士兵们的苦苦追求下挽救生命。原来,王绪这个人啊,心胸狭窄,才华超过他的人,他看起来并不顺眼,他一定想办法杀了你。他手下的士兵们都自危了,担心有一天会被王绪看上。而王超三兄弟刚刚和他发生冲突,恐怕是人头不保。因此,王潮一不做二不休,发动士兵,合谋除掉王绪,被士兵推荐为教练。
王超成为教练后,骨子里有淳朴的农民气质,与一批骨干联盟,建立了核心集体团队,全面控制了王旭的军队。不久,王潮在军队中树立了威望,赢得了全军的爱戴。随后,他整顿了王绪带兵时的军纪,改善了军民关系,除了剽窃的习惯。王潮转到福建后,得到了人民的支持。随后,王超攻打泉州,收集泉州军,平定狼山大王薛云,大大扩大了实力。王超派弟弟王审知攻打福州。攻打福州后,王超从泉州转到福州。这时,他坐在福建五州。唐昭宗任命他为威武军节度使和福建观察使。
[img]666056[/img]
王审知长壮,鼻梁高,方形嘴大,喜欢骑白马,军中称之为“白马三郎”、他忠于哥哥王超,百依百顺,从不在乎个人委屈。有时候他犯了一个错误,他哥王超劈头盖脸是一顿饭,没有任何怨恨。王审知能干,有度量,有大致认识,得到了王潮的信任,王潮病重,便让王审知处理大小事务。王潮病死,王审知即位,唐廷仍为节度使,后加同平章事,封琅琊君王。(这不是琅琊榜,不要误会)后梁被后梁册封为闽王。
[img]666057[/img]
王审知即位后,遵守王潮的规则,因为王氏兄弟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他生活节俭,衣着朴素。此时的唐末,北方的儒家战争,大多在福建避难。王审知礼贤下士,多方招揽,唐相王博之子王淡,杨指从弟杨沂,著名进士徐寅都入幕。王审知还尽最大努力培养当地人才,开办学校。@ 利用福建的地理优势,王审知积极发展海上贸易,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家做生意。(原来福建人做生意有渊源哇)王审知的政治表现也受到称赞。他任命德才兼备者为官,改善与人民的关系,废除严刑,轻薄赋,为福建人民在世界大乱时期休养生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王审知死后,他的长子王延翰即位,宣布建国称王。二儿子王延钧不服,杀了哥哥,登上了王位。建国称闽,追王审知为太祖。这就是闽国建国史。
题外语:下次看到车牌号开头的闽字,一定要举手说:“我知道,我知道闽是福建省的缩写,与福建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闽国五代十国时期是如何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