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公元前806-公元前37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诸侯国,以经济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诗乐文化闻名。它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国君是姬姓,伯爵。
公元前806年,郑国开国君主郑桓公在陕西建都,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跟随周平王东迁至郭迅之间(今荥阳市东京遗址公园),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至郑韩故城遗址,直至灭亡。郑国立国共432年,传位24君(有争议)。公元前395年,建都郑(今河南新郑)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郑国名君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首次强势起来,称霸诸侯,从而拥有天下诸侯,不是郑党吗?;名相子产治国有方,使郑国路不捡遗,夜不闭户;名人列子淡泊名利,创作了《列子》这一壮丽的史诗。
[img]666985[/img]
前8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者是周李王少子,周宣王与母弟王子友(宣王子)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方),成为郑国第一代君主,是郑桓公。
三十三年,西周王室30世周幽王任命桓公为司徒,掌握教育国民。他努力让周朝人民和睦相处,黄河和洛水流域的人民都想念他。第二年,由于幽王宠幸褒拟,朝政日益荒废,问题积重难返,一些诸侯背叛了幽王。桓公见王室日非,问史伯:王室多故,余畏及焉。什么地方(地方)能逃死?史伯说: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能逼也!然后他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认为只有济(济水)、洛(洛水)、河(黄河)、颍(颍水)之间比较安全,那里没有大国,郭(指东郭,位于河南郑州。位于今河南陕县的是西郭;此外,还有位于今陕西的小郭,春秋初年为秦国灭亡)、两个小国的国君,快国都有骄傲和忽视的心,稍加武力或贿赂就可以处理了。
郑恒公听从了太史令的建议,于周幽王十年(前772)将他的族人迁往洛水东部,居住在郭(今河南密县东南)、后来郑国的基础也成为了迅(今河南荥阳北)献出的10座城市。
郑的东面是鲁、宋,西北是成周、魏、晋,西南是陈、蔡、徐、楚,周围有许多姬、姜、偃、嬴等姓的小国,正如《国语·郑语》所说:也是非王之支的母弟侄叔,都是蛮荆戎狄的人。
[img]666986[/img]
周室东迁时,郑、晋都尽了保卫的责任。由于晋国不久分为翼(晋)和曲沃两部分,内战频繁,王室不得不依靠郭和郑,他们都曾以诸侯为王室。郑武公、郑庄公对周的态度都很傲慢无礼,平王很不满意,想把一半的权力分给郭公。庄公知道后,责问平王,平王尽力否认,以至于周郑交质(即相互交换质子,郑国以世子郑昭公,周王室以王子狐为王子),并进行战争。周天子的权威已经耗尽。
郑伯充分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经常利用王室的名字为自己谋取个人利益,并入侵周边小国,干涉宋、卫、鲁等国,帮助齐赶走入侵的北狄。郑庄公是春秋初年最大的国家。
郑庄公多宠子,死后郑国即陷入内乱。郑昭公即位后不久,权臣祭仲入宋时,为公子突岳父雍氏所迫,改立公子突为郑国君,为郑厉公。郑昭公逃到卫国。不久,郑不满祭仲专权,谋杀祭仲。事泄,祭仲杀雍纠,迎郑昭公复位。但郑昭公和高渠弥有私怨,在一次狩猎中,高渠弥射杀昭公。然而,高渠弥和祭仲不敢迎郑厉公复位,于是立公子为君,是为了郑子。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郑子去参加会盟,高渠弥相礼。结果齐襄公杀了郑子,然后公子婴于陈被立为国君,为郑子婴。不久,齐国攻郑、郑子婴、祭仲、高渠弥等都被杀,郑厉公开入郑,复位。
经过几次君位争夺,郑国国势不如以前,周边列强纷纷崛起。南方楚国早已不尊周王室号令,求加爵位不成后自立为王,并大肆兼并汉水诸姬,直接面对郑国。在北方的晋国,曲沃一族对晋国公室的斗争取得了绝对优势。齐国实行改革,齐桓公开始称霸。郑国位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夹在大国之间。因此,列强争霸,常以郑国为战场。在对外政策中,郑时而亲楚,时而亲晋,但大多数时候亲楚。
郑国自郑襄公开以来,七穆轮流执政,控制国家权力,而郑国君则大衰。七穆执政期间,只有子产当时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郑国才能获得喘息的机会,国力略有恢复。但子产后,郑国还是一如既往,国家势不可挡。
前712年,郑、秦、晋三国伐许,许国战败,退居原许国东偏。前697年,东偏徐国趁郑国内乱夺回故地。之后,郑国在前665年和627年两次伐许,然后郑国在前588年、前577年和前576年三次伐许。前576年,徐国长期被郑国逼迫,不得不远离旧许,迁往楚方城外的叶子,寻求楚的保护。之后,尽管许在其他国家的帮助下复国,但最终在前504年被郑国摧毁。
进入战国时,郑国仍能活下来。此时,郑国最大的敌人已经是新兴的韩国。但郑国内乱内斗不止,郑哀公为中国人所杀;韩国攻郑,杀幽公。于是中国人立幽公之弟公子泰为君,是郑玉公。韩非表示,郑国发生了太宰欣取郑事件,此事细节难以核实。郑公在位时,与韩国的战争相互胜负,形势一度好转。公公十五年,韩伐郑,取郑之雍丘;公公十六年,败韩于负;公公二十三年,围韩阳翟。郑国在前375年灭于韩国。
当韩国即将摧毁郑时,郑国再次陷入混乱。郑公杀了他的相子阳,子阳党又杀了他。此时,郑国不需要外国来摧毁自己。子阳时,郑国已分为三个部分。郑军B2年,郑负小米,回到韩国,11年,取阳城,21年(前375年)韩国摧毁郑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郑国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