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密(852-905年),原名行民,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国奠基人,历史上被称为南吴太祖。
杨行民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883年)拜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平。光启二年(886年),由于杨行密的要求,改名为杨行密。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吴越王钱柳派兵攻打杨行密,兵进苏州。杨行密命周本御敌,但作战失败,失苏州。经过充分准备,杨行密派李神福进攻钱柳,在杭州大败钱柳军队,活捉其将军顾全武。经过长期的混战,杨行密在江淮地区立足。天复二年(902年),进封吴王。杨行在江淮举起割据旗,遏制朱温南进步,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的动乱。吴国奠定了基础,实现了从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实现了南方分离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为南唐奠定了基础,开启了唐宋之交的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十国第一人之誉。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享年54岁。唐朝追他为吴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他为吴孝武王。他的儿子杨溥在皇位时追他为吴皇帝,庙名太祖。《全唐文》记录了一篇文章。
[img]666095[/img]
杨行密最初的名字是杨行邈,他的父亲是一个农民。杨行密年轻时失去了父亲,家庭贫困。高大有力,能举起100公斤的物体,一天可以走300英里。
唐熙宗乾福年间(874-879年),江淮地区反叛势力聚集,杨行密因参加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失败被捕。他看起来很奇怪,所以他解开绳子,释放了绳子。
此后,杨行密应募为州兵,守卫朔方(今宁夏灵武),不久升为队长,守边期满返回。当地军官非常讨厌他,要求他再次出驻。杨行临行前,军官假装关心,问他还缺什么。杨行密大声说:只要拿你的头!立即斩下军官第一级,携带而出,趁此起兵为乱,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刺史郎幼复弃城逃走,杨行密占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
中和三年(883年),唐朝崇拜杨行密为庐州刺史。淮南节使高平被毕师铎攻击。高平上表皇帝要求将杨行密封为行军司马。杨行密率领数千名士兵和马匹前往天长(今安徽天长市)时,毕师铎被囚禁在高平,并召唤宣州秦彦进入扬州(今江苏)。杨行密没有成功进入扬州,所以他在蜀冈驻军。
毕师铎率领成千上万的士兵攻打杨行密。杨行密假装失败,放弃了营地逃跑。毕师铎的士兵没有军粮,非常饥饿。他们争先恐后地获得军事资产。杨行密回到军队进攻。毕师铎失败了,独自逃回扬州,杀死了高平。杨行密听说高平死了,让全军穿着白色丧服哭了三天,然后进攻西门。秦燕和毕师铎逃到东塘,杨行密进入扬州。
当杨行密入侵扬州时,扬州城的仓库是空的。饥饿的人互相残杀,充饥,丈夫把妻子和父亲卖给屠宰场,被卖的人像羊和猪一样被屠夫屠杀。杨行密想离开,因为他不能守住扬州。但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秦宗权派弟弟秦宗衡攻占淮南,秦彦和毕师铎还师东塘,与秦宗衡合作,杨行不敢出封闭的城市。不久,秦宗衡被孙儒杀害,孙儒攻破高邮,杨行密更加害怕。杨行密的门客袁袭说:我们用新募集的军队守卫空城,而将军大多是高行的下属,必须有厚厚的恩信义和有力的统制才能让他们信服。现在孙儒军势正盛,攻无不克,这是将领们持两端,选强弱,选向背的时候。想到海陵镇使高霸,是高行的老将,绝对不能为我用。杨行密以军令召高霸,高霸率兵进入广陵(属江苏省扬州市),杨行密希望高霸守天长,袁袭说:我们召唤他是因为怀疑高霸有两颗心,现在还能再用他吗?此外,如果我们能战胜孙儒,就没有必要使用高霸。如果我们赢了,我们怎么能拥有天长地久呢!最好杀死高霸并吞并他们的部分。杨行密于是奖励军队,俘虏并族灭高霸,得到其下属数千人。
不久,孙儒杀了秦彦、毕师铎,吞并了他们的兵马攻打杨行密。杨行密想到去海陵(属于江苏省台州市),袁袭说:庐州是我们的老地,城市完好,粮草丰富,可以作为未来规划的基地。于是杨行密又回到了庐州。
很久以后,杨行密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杨行密问袁袭:我想一起去,西取洪州(今江西南昌)可以吗?袁袭说:钟传新近得到江西,势头正盛,不可图谋,而秦彦进入广陵时,召池州刺史赵以宣州。现在秦彦已经死了,赵程失去了依赖,守卫宣州不是他的初衷,他不是公敌,赵程可以攻击。杨行密于带领军队攻打赵平,两军在福山作战,大败赵平,然后围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赵平弃城逃跑,被追上杀害。杨行密于是进入宣州。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派刘存攻鄂州(今湖北鄂州),焚烧城市,城中军队突破,将军们要求迅速攻击,刘存说:如果我们攻击,他们又进入城市,那么城市就会更加坚固,让他们离开,城市就可以攻击。这一天城破,俘获杜洪,斩于广陵。同年9月,朱文军攻破襄州(湖北襄阳),赵匡凝奔回杨行密。十一月,杨行密去世,时年五十四岁,死后吴武忠王,长子杨渥继立。
顺义七年(927年),杨行密第四子杨溥称帝,追杨行密为武帝,庙号太祖,陵墓称兴陵。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杨行密生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