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志记载“江南的习俗,火耕水,鱼稻丰富,不愁饥饿,相信鬼神,喜欢放荡”,这意味着吴越民族是一个喜欢放荡的民族。他们在一年四季的许多祭祀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
稻米崇拜
吴越是第一个驯服野生大米的国家,所以他们对大米有一种依恋和崇拜。在许多祭祀活动中,大米的地位非常高:
1、从元旦用甜饺子祭祀天地开始,正月十五用元宵,二月百花节用生米,三月清明用团子,五月端用粽子...直到年三十用米祭祀年,四八节祭祀的供应都少了谷、米或米做的食物。
2、婚丧嫁娶是人生大事,喜淫荡的吴越民族必有祭祀。在这样的重大活动中,稻米作为祭坛上的重要供品。以婚姻为例。新郎新娘拜天地时,中间要放一个谷物盘,中间要放米饭,周围要放麦豆。
3、越地民间非常重视稻米,公看下来就像竹篮那么大,就会被天辟雷打等许多禁忌。4、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吴越,从春耕播种到插秧施肥,再到秋收冬藏,每道工序都有一个简单或复杂的祭祀仪式,其中插秧是最重要的:插秧开始被称为开秧门。从开秧门的那一天起,除了祭祀地母和祖先,家里和田野里都不允许说淫秽的话,夫妻不能在同一个房间里称之为“开秧门,关床”。插秧时避免将秧苗插入捆秧的黄稻草中,称为“儿欺娘,被雷打”等。吴越民族在举办上述祭祀活动时,并不注重繁琐的礼仪,而是以礼到心到为止。不像中原民族那样循序渐进,一丝不苟。除了大米,祭祀的供品里还有什么,叫“随花凑”。这种祭祀方式体现了吴越民族散漫随意的性格。
[img]665664[/img]
延伸
延伸了对水稻的依恋和崇拜:
1、对鸟类的崇拜:这里有鸟类从天而降稻种的传说,有对鸟类的爱,尤其是对燕子,家家户户都以燕子来筑巢为荣。有许多关于燕子和人类的传说。
2、青蛙崇拜:青蛙和蟾蜍是青蛙中最重要的,民间有青蛙结婚的传说,有儿歌和民谣,旨在保护青蛙。
3、水稻种植以土为本,吴越民族在祭祀土地公婆以外,还有田公男婆的祭祀。
村里各地的土地公婆都是当地人自封的,都是生前对公众有益的人物,他们的庙也位于村头或路边。至于田公和田婆,没有寺庙,也没有按时讨论土地公、婆婆和田公和母亲的祭祀,也没有太注意香烛作为主要供应。4、对水神的崇拜:水稻以水为主,江南有很多水患。吴越民族从断发纹身防水开始,对水有一系列的祭祀和禁忌。一个“哇哇”落地的宝宝,从去河边打水花到死后,不知道一辈子有多少与水神有关的活动。吴越人说“宁可无饭,不可无水”关于水神的祭祀比较多,这里只好打。有人说吴越人性格纤细敏感,是一个以心灵和情感生活的民族,这在风俗习惯中最为明显。比如上面的鸟,青蛙,土地和田公,水神,每一次祭祀都是以心到情为基础,不像中原人那样辅排和讲究。也就是说,吴越人对神也是那么随意洒脱。
吴越地区民俗范围广,这里暂时也不完整,只能挑几个有代表性的说。
[img]665665[/img]
七巧节
也称乞巧。这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节日,吴越民族女性的心灵手艺在这一天却达到了顶峰。小媳妇家门前和茅坑(厕所)都挂满了手工制作的鞋子、荷包、手帕、袜子等。做工精细栩栩如生的花蜜蜂蝴蝶真是太神奇了!尤其是那些给坑姑娘(一个神名)的鞋子,小到只能放一个手指。这些手工制品也充分体现了吴越民族女性精致聪明的性格。
蚕花节
这是在养第一批春蚕之前,女孩和儿媳走到街上买一些生活和劳动用品。进入蚕房后,他们将和蚕宝宝一起度过整整一个季节。还有那些年轻人和男人和他们一起出街。在这个节日里,男人和女人都很拥挤,在街上散步,人们去的地方越多,所谓的“蚕花”,说这样的挨打,可以使蚕业繁荣,没有害虫。蚕花节就像一个集市,到处都是,有三天,五天,七天。这样的习俗节充分体现了吴越人喜欢人与人之间轻松愉快的性格。
[img]665666[/img]
建筑
吴越人在古代就“构木为巢,以避虫”,后来又被称为居住在“干栏式”建筑中的民族。绍兴的桥梁和苏州的园林是吴越民族建筑风格中最具代表性的。弯弯曲曲、结构精致的走廊、小巧精致的亭台楼阁、五颜六色的拱形石桥,不仅体现了吴越人的智慧和灵巧,也体现了他们圆滑、灵活、幽默的性格。不同民族的不同性格。这种明显的不同风格在这些建筑中表现出来,北方厚重凝重,讲究南方细腻随意流畅。
吴越民族有哪些习俗?他们为什么喜欢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