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92年元赖朝成为“征夷将军”并建立幕府制度以来,“征夷将军”已成为“武术家”的最高官职,而不是天皇控制世界。那么,作为一名武术家,丰臣秀吉为什么要放弃“征夷将军”的官职,寻求“关白”呢?
[img]665552[/img]
很多人认为是丰臣秀吉出身低,没有源氏、平氏血统。因此,丰臣秀吉没有资格开幕府,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事实上,绝非如此。在日本战国时期,也有很多人为了抬高门第而伪造家庭背景。尽管丰臣秀吉的出身太低,伪造起来也不太令人信服。但是,日本的家名是可以转让的。比如关东管领上杉宪政逃到越后,将关东管领职、系图、重宝等转让给上杉谦信(原为长尾氏)。
[img]665553[/img]
此外,丰臣秀吉在给大明朝鲜的文件中自称“平秀吉”。@ 丰臣秀吉没有开幕府,没有源氏和平氏的血统。事实上,创建幕府取决于实力,而不是名门高第那些虚拟的。只要丰臣秀吉想要,什么样的家名都不是问题。为了向朝廷索取“关白”的称号,丰臣秀吉曾想认近卫前久(藤原氏,五摄家)为义父。然而,它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并要求朝廷给它一个新的姓氏。因此,朝廷给了他“丰臣”的姓氏。丰臣秀吉既能认近卫前久为义父,当然也能找到一位家名高的源氏、平氏长者为义父。
[img]665554[/img]
为什么丰臣秀吉放弃“征夷将军”,寻求“关白”?这主要是因为“征夷将军”的名字并没有那么神圣。自应仁之乱以来,日本各地的名字纷纷崛起,从而开启了日本战国时代。而且随着室町幕府势力的日益衰弱,“征夷大将军”的名字也越来越差。丰臣秀吉平定了日本,从长期战争中感受到了幕府制度的弊端,寻求新的统治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丰臣秀吉放弃征夷将军,寻求关白。
[img]665555[/img]
什么是关白?“关白”一词起源于中国,见《汉书·霍光金日瑞传》“一切都要先关白光(霍光),再玩天子”。霍光辅政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故事,日本的政治和词汇大多受到中国的影响。关白的初衷,无论发生什么,先告诉我。关白也不是官职,日本法律制度下最高官位的太政大臣,其次是左大臣、右大臣、内大臣。这是太政宫四大长官(主持政事),只有四大长官才有资格当上关白。
天皇年轻时,由太政宫的一位大臣主持,称为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摄政改名为关白,仍主持政事,而天皇没有实权,这就是“摄关政治”。虽然日本公家(朝廷)没有实权,但他们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战争期间,丰臣秀吉看到“征夷将军”的金招牌也不实用。求“关白”的名字,既有“武家之实”(其实大名之长),又有“公家之名”(朝廷之名)。
但幕府制度,却有着与公家抗争的天然弊端。幕后,一场“公武合体”运动掀起,试图打压当时日益高涨的尊皇熙夷势力,强化幕府地位。然而,以失败告终。倒幕运动是西南强藩以尊王(公家)为旗帜,打着“大政奉还”的旗号进行的。即使是德川幕府的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从小就受到盛行的“尊王学说”的影响,自觉就是“乱臣贼子”。
[img]665556[/img]
可以看出,丰臣秀吉放弃征夷将军,寻求关白的头衔,寻求“公武合一”的新统治。德川家康之没有遵循丰臣秀吉的路线,但他名义上仍然是丰臣氏的家臣,而关白的职位在丰臣氏家族,他只能走“征夷将军”的旧路。丰臣氏失去了国家,这是他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关白”的政治结构。
为什么丰臣秀吉宁愿当关白,也不愿当征夷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