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宣盛世时期,西南四川西南部、贵州全境、广西北部、云南东部(云南西部是历史上的南诏国)、湖广西土司制度进行了大规模土流并治、改土归流改革,扩大了国土农耕面积。据《明史》77卷载,永乐初更确定了屯守的数量:“临边险、偏僻、输粮困难、屯100名兵民委以100户;屯兵300人,委以1000户;500多人,委以指挥提督”。“垦荒紧张,永不起科,这是鼓励在和平环境下,士兵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转向西南当地垦荒的最大优惠。只要积极参与屯田、垦荒者,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会得到特殊的照顾和优惠。军屯于田,民乐于业,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繁荣昌盛。在此期间,西南地区的发展(夜郎)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
[img]665319[/img]
明朝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开创了33年的繁荣局面,被誉为“永宣盛世”。在永乐皇帝统治期间,郑和下西洋远播中华文明,大型系列《永乐大典》的编纂前所未有地系统地梳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洪熙、宣德皇帝采取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官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在明朝的鼎盛时期,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和复兴的文化通过遗存的文物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瓷器、漆器、金属器等工艺美术创作取得的非凡成就,恰恰证实了明代工商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img]665320[/img]
封建史家认为:“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明史纪事本末》卷28)。他们称赞仁、宣时期,“用人行政,善不胜书。天假之年,涵休养德化之盛,难道不与文、景比隆哉?"(《明史》卷八仁宗本纪)或“官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间阎乐业,岁不能灾。历年六十岁的盖明兴,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明史》卷九宣宗本纪)。永乐时期,明朝国力最强,“威德遐想,四方宾服,朝命入贡者危三十国。广阔的幅员,远迈汉,唐。成功君烈,卓乎盛”(《明史》卷七成祖本纪)。
总的来说,明初的永宣盛世,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国力强,堪比前代文景之治,贞观开元盛世。
永宣盛世的评价是什么?对后人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