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想谈谈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那些对这一领域略有研究的人将知道它在世界上的长期领先地位。中国在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期掌握了“块炼渗透钢”技术,用于锻造钢铁武器。在公元前一世纪西汉后期,发明了将生铁加热到熔化状态进行油炸的“油炸钢”技术。
▲中国古代传统盔甲札甲
南北朝时期,创造性地发明了生铁与熟铁配合加热的“灌钢”技术,大大提高了钢铁产量。进入唐宋时期后,我国钢铁农具大规模普及,基本取代了过去的木石农具。农具用钢,武器自然不吝啬。虽然中国古代的钢铁武器在各种博物馆展出不多,给人一种罕见的错觉,但如果你了解古代武器的收藏圈,你会对它的规模和质量印象深刻。
▲大量出土的中国古兵器
然而,这使得一个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既然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如此先进,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我们不能发展古代盔甲板甲的“终极形式”呢?板甲出现于14世纪,在15世纪中期发展成熟,相当于中国的明朝。明代中国也是冶金技术的一大发展时期,出现了苏钢冶炼法的工艺,此时中国仍是冶金领域的先进国家。然而,中国从未开发和装备板甲,因此中国冶金技术甚至落后,不能说板甲。
▲在人们的印象中,板甲是中世纪欧洲的象征
如果说中国没有发展板甲,那就没想到了,那么明朝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国家的殖民者已经来到了中国,明朝军队在战斗中也缴获了一些板甲。那么为什么明朝没有借此机会去研究和复制呢?
[img]664059[/img]
▲影视作品中的中国盔甲
事实上,在南北朝初期,板甲也出现在东亚,以朝鲜半岛和日本的短甲为代表。在描述日本创造性神话的作品中,日本的“创造性神”也穿着这种盔甲。然而,自从灌装技术出现以来,这种盔甲终于消失了,绑在长方形盔甲上形成类似龙虾壳结构的札甲最终成为中国盔甲的主流。
▲短甲
为什么钢铁生产容易,板甲消亡?现在,主要原因是当时板甲的性价比不如扎甲。钢板越大,脆性越大。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反复锻造来解决,这将消耗大量的人力。因此,中国古人的最终选择是大规模制造小型钢甲板,尺寸小,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加工到非常坚韧的程度。这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在盔甲损坏后也很容易修复。
[img]664060[/img]
▲扎甲在中国和东亚更受欢迎
短甲的东亚板甲最终会消亡,可能是因为这种板甲的钢板脆性大,保护力低,反复锻造会导致成本高。所以这种板甲最终被淘汰了。在随后的历史中,随着我国钢铁制造技术的发展,钢甲已经成为我国盔甲发展的主要方向,形成了“路径依赖”。
[img]664061[/img]
▲出土的中国古代板甲
相比之下,欧洲冶金工业长期落后。直到15世纪,当地最先进的“土法吹炼”(高炉前身)炉的铁产量只有39%,这种炼铁炉的年产量只有40-50吨左右。铁的生产还是那么困难,更别说钢的生产了。这种冶金技术的落后,使得如果我们模仿中国制造的扎甲,很难用钢钉捆扎(产量太低),如果用铁钉,防御力会大大降低。
▲身穿扎甲的军事爱好者
然而,欧洲人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铁相对柔软易加工的特点,发展出了铁环连接的锁甲。这种由铁环制成的锁子甲穿在人身上很容易移动。根据现代人的恢复,锁子甲对中世纪常用的剑、长矛等武器有很好的防御能力。当然,它也有缺点,即整体为软结构,无法抵抗重击等攻击方式。欧洲骑士经常在锁甲里穿厚外套来解决这个问题。
[img]664062[/img]
▲锁子甲是欧洲骑士长期以来的主要盔甲
最后,欧洲人试图弥补材料落后的结构设计。因此,他们试图用熟铁制成整个盔甲,将盔甲的形状设计成弧形,以帮助划伤敌人的边缘,最终导致欧洲板甲的诞生。而且盔甲是整体制成的,不像扎甲那样用皮绳等材料层层捆扎,在使用相同的装甲厚度时,板甲的重量更轻。这使得甲板有可能在一些关键部位加厚(如果甲板过度加厚,整体重量将难以承受),但也消除了防御的弱点,使其也获得了更好的防御。
[img]664063[/img]
▲板甲用于步兵
然而,不同的板甲在质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一些便宜的板甲被粗制滥造成“磨损”,无法防止弓弩等冷兵器的射击,只对剑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在众多军武爱好者的技术恢复中,普通板甲面对弓箭的射击往往是射穿的结果。优质的铁板甲也很贵,比如圣女贞德的“白盔甲”成本高达100枚金币。
▲普通板甲连箭也很难防御
随着西方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欧洲王子贵族在拥有制造钢板甲的技术基础后,不顾成本低,不得不制造合身盔甲。在充足的资金下,精致、华丽、坚固、耐用的板甲被制成。艺术家们经常把盔甲作为展示他们雕刻天赋和文化水平的舞台,在盔甲上雕刻各种神话和传说,谱写世界古代盔甲史上最华丽的一页。但这些盔甲经常出现在骑士的比赛场上,而不是血肉横飞的战场上。
[img]664064[/img]
▲华丽而艺术的板甲
之后,随着火器的发展和普及,板甲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小。到18世纪,只有胸甲骑兵才穿板甲。
▲面对越来越先进的火器,即使是板甲也很难防御
也就是说,在古代,中国早期掌握了大规模钢铁生产技术,导致中国盔甲材料长期领先,因此在钢板盔甲上“走黑”。即使西方殖民者来到明清时期,这种情况也没有根本改变,但中国人学会了锁子甲技术。在清朝,锁子甲的灵活性和优秀的弓箭防御能力赢得了满洲骑兵的喜爱,许多清朝将军和骑兵经常穿锁子甲。
[img]664065[/img]
▲身穿锁甲的清代将领
在西方,冶金技术长期落后。因此,我们继续研究如何利用熟铁等软脆材料制作盔甲,创造了利用结构抵消材料劣势的装甲设计。在西方冶金技术足以支持大规模钢铁生产后,现代人认为“不可战胜”的装甲出现了,但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火药武器的发展,这种“不可战胜”的装甲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骑士的比武场是板甲的最后阶段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已经很高了 为什么板甲没有大规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