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入关后,满清人口不足100万,而中原汉人超过1亿。为了便于统治,清朝实施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如清初著名的六大弊政,其中之一就是“剃发令”。
[img]664002[/img]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时发布了“剃发令”。随着进入南京、江苏等地,多尔根再次发布了“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在布文十天内全部剃发。这是历史上“留头不留头,留头不留头”的高压政策。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服,有“身体、皮肤、父母”的说法。
“剃须令”是为了削弱汉族的抵抗意识,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在清朝的三百年里,几乎所有的汉人都留下了这种发型:头上只有一大笔头发,一大笔钱就会被处死,辫子就像手指的厚度,必须能够穿过铜钱的方孔才能合格,这种发型被称为“金钱鼠尾”。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汉人都剃了头发,有四种人可以像明朝一样储存头发。
[img]664003[/img]
第一个是女人。男人必须剃头发,而女人不需要剃头发,也不需要学习满族女人的发髻风格。这是因为女性地位低下;第二个是孩子。他们年轻时可以任性地留下各种各样的发型,但长大后必须剃头发;第三种和第四种人是僧侣和道士。对于那些躲在空门里的人来说,他们可以保持原来的发饰。
事实上,自康熙晚年以来,对“剃须令”的控制并不是很严格。毕竟,全国有数亿人口,只有数万名官员。谁有时间管理人们的发型。在雍正和乾隆时期,甚至皇帝偶尔也会梳汉族发饰。
清朝实施的剃发令有哪四种人不需要留发?不包括所有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