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历代开国皇帝,给大家的印象是开疆僻壤,立即击败腐朽势力的将军。作为宋明两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朱元璋在战场上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你知道他们两个在诗歌爆发的时代,也有诗歌传播到现在吗?今天,让我们来谈谈一首非常戏剧性的诗。这首诗是由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创作的上半部分,朱元璋在400年后完成了下半部分。
[img]664189[/img]
赵匡胤出身武将,广立战功,上周将军后依然渴望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他广泛阅读书籍,疯狂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在他成为皇帝之后,在一年的中秋大宴上群臣。突然看见天空中的一轮圆月,诗意兴隆,做出了“不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这半首诗对抗整齐,气势不错,但尴尬的是赵匡胤的灵感在这个时候断了,他想不出怎么写下半首。但赵匡胤作为皇帝,朝中的大臣也不敢续。
[img]664190[/img]
直到明朝夺得江山,朱元璋听到这件事,也来看看自己能不能继续写下去。经过长时间的苦思,他做出了“千山墨不离海底, 才到中天万国明。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鼎开太平。"
从上半部分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文采略逊于赵匡胤。然而,两位皇帝能够立即写出这样一首流传至今的诗,也值得称赞。
赵匡胤写了一首诗。为什么百年来没有人敢续下半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