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一样,清朝也没有设定国旗和国歌。目前,随着东方国家用武力打开清朝大门,清朝逐渐引入了包括国旗和国歌在内的东方国家的一些概念。
晚清重要大臣李鸿章在与东方国家的会谈、签约、通商、内政人员互派等内政活动中,看到东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没有国旗可悬挂,深感失去了“中国威望”。
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内政场所需要代表中国的旗帜,恳求颁发国旗。
1888年(光绪十四年),清政府认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俗称“黄龙旗”)为大清国旗。
这是中国历史上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清朝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是其半官方国歌或代国歌。
1911年,清政府将《巩金瓯》定为正式国歌。然而,由于辛亥反动的爆发,《巩金瓯》后来并不流行。
黄龙旗的第一面是三角形,最后是清朝非正式的海上政府船旗,主要用于政府船舶和海军,民用船舶不得悬挂。随后,一些外国官方机构也开始悬挂三角形黄龙旗。
中国没有现代东方的“国旗”概念。20年7月鸦片和平(1840年)(第一次海战)后,清朝与东方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根据海上国际常规,商船需要悬挂国旗才能停止贸易,否则将被视为海盗船。由于清朝尚未制定国旗,许多中国商船注册悬挂国旗,有时会引起其他国家商人的曲解。
1856年10月8日发生的亚罗号事件是一艘中国商船悬挂注册国英国国旗引起的纠纷。随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William Bradford
Reed)一些商人曾建议清政府“模仿各国的例子,制定一种国徽,使商人尊敬。”
[img]664833[/img]
但清政府后来只制止中国商船在《华商购买洋商火轮夹板等船舶章程》中悬挂国旗,没有设计自己的船旗。
在制定船旗之前,清海军于1862年在湖北长江与英国海军发生了一场斗殴。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志,英国海军拒绝承认它是一艘中国军舰。
这次事件发生后,奕写道:“适因湖北江南,有英人和我们的士兵勇敢地战斗,烧毁士兵和船只等。,而这个国家的话很穷,所以他们无法识别和争论。比如我们的师船都竖起了黄色的龙旗,我们的国家可以期待官船,我们不敢胆大妄为,也不是豫队维之一”。法国公使哥士奕也向奕提到,他们的船只通常挂船旗。
然后易联系了曾国藩,询问悬挂“龙旗”的情况。曾国藩立即回复:“到处都是师船,模仿自己国家立旗的例子,用黄色的龙旗,让对方一眼就知道,不敢妄动,行军无妨。
后来除了像往常一样竖起各营的旗帜外,还应该把各营的另一面加上龙旗,拟用三角尖旗,均用黄色画龙,龙头向上。
传统上,黄色龙旗在清朝军旗中起着统一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最后的建议中,易建议船旗的方案是“黄色龙旗”。曾国藩认为方形龙旗靠近八旗中正黄旗,所以他把一个角切成三角形,以防止侵略。
为什么慈禧太后颁布黄龙旗作为国旗?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