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长平之战后 赵国是如何坚持38年的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在这场战斗中,赵括和白起两位将军相遇。对于白起这位著名的将军来说,针对赵括渴望胜利的弱点,他采取了一项战斗政策,假装失败,引诱敌人离开阵地,然后分割包围和歼灭,最终赢得了战争。赵国在这场战争中受了重伤,损失了数十万军队。然而,在公元前260年长平战争结束后,赵国直到公元前222年才被秦国摧毁。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能坚持38年呢?

@ 在长平战役中,秦军前后歼灭了45万赵军,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山东六国中最强大的对手赵国,也极大地震慑了山东其他诸侯国。但长平之战结果,赵国虽然全军覆没,秦亦死伤超过一半,即双方伤亡约75万人。因此,很明显,为了赢得长平之战,秦国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而这,促使秦国在进攻赵国时无法再举全国之力,成为赵国坚持30多年的原因之一。

[img]664041[/img]

@ 对秦国来说,他错过了消灭赵国的最佳时机。长平战争结束后,不仅赵国受到重创,楚国、齐国、魏国、韩国、燕国也受到秦国强大实力的威慑。在此背景下,按照武安君白起的计划,本应以雷霆万钧的势头,威胁长平战争余威,一举灭赵。但由于种种原因,秦国丞相范菊向秦国君主提出了不应持续攻赵,而应撤退养息的策略,并被采纳。因此,秦国君主否认了白起的计划,错过了消灭赵国的最佳时机。当然,这也与上述原因有关,即秦国当时确实需要休养。

[img]664042[/img]

而且,秦国虽然没有立即派大军消灭赵国,但也没有给赵国太多时间。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公元前255年,秦国派将军王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尽管魏国君主害怕秦兵不敢出兵救赵,但在赵国危在旦夕的背景下。但信陵君魏无忌借魏王如姬手窃取兵符,夺取兵权,率军击败秦军,从而挽救了当时非常危险的赵国。因此,很明显,其他诸侯国的支持也是秦国未能在短时间内消灭赵国的重要原因。

@ 在我看来,长平战后,李牧将领的存在也是赵国生存30多年的支撑。李牧与白起、王坚、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唯一支撑危局的将军,被誉为“李牧死,赵国死”。长平战争结束后,李牧率军抵抗秦国大军,因在宜安战争中重创秦军,获得武安君称号。然而,在秦国使用反间计时,李牧最终被杀。李牧被杀七年后,秦始皇嬴政的军队摧毁了赵国。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李牧没有被杀,秦始皇统治世界的时间很可能会延迟。总的来说,由于上述原因,赵国在长平战争结束后再次生存了大约38年。


长平之战后 赵国是如何坚持38年的长平之战后 赵国是如何坚持38年的

,,,,,,,,

  • 揭秘:秦二世胡亥与公子扶苏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 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赵高为了自己专权而一手策划的,在秦始皇的众公子中,胡亥论才干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他的长兄扶苏是最优秀...

  • 徐福简介 徐福生为秦始皇东渡求药简介
  •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朝名方士。他博学多才,熟悉医学、天文学、航海等知识,同情人民,乐于助...

  • 蒙田横扫匈奴,却成了宫廷斗争的陪葬品
  • 秦朝一代著名将军蒙田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他扮演了匈奴和修长城的武夫角色。历史上的蒙田将军真的是这样一个人物吗?这只是...

  • 揭秘:为什么残忍的秦始皇后悔杀了一个男人?
  • 韩非子是法家的大师。以法术为核心,总结了商鞅的智慧,如谨慎、申不害等,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然而,他被他的同学李斯伤...

  • 秦始皇是谁?她真的是兵马俑的主人吗?
  • 米月是秦始皇的谁?米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她听政治,掌管秦国国政41年。米月坚持商鞅变法、改革和国家统一。她让秦国走出...

  • 为什么秦始皇要多次巡逻?他的目的是什么?
  •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短短11年,秦始皇就曾五次出游。有人说秦始皇如此频繁的巡逻完全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