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原认为这是一项值得骄傲的千秋功业,在与渊之盟签约后,非常得意。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天,回到朝廷的参政王钦若对他说:“陛下尊敬寇准,是不是因为他的社会功绩?真宗点头。王钦若说:“陛下不以为耻,反认寇准为功臣,臣实不解真宗惊呆了,王钦若又说:“城下乞盟,春秋耻之。以万乘之尊为城下盟,没有什么比这更可耻的了!“王钦若的话本来是想贬低寇准的,但同时也给爱虚荣的宋真宗泼了一盆冷水。从那以后,真宗不高兴了。他不仅对寇准的礼貌日渐衰落,而且很快就把他当成了刑事部的尚书,并派他去陕州当地官员。
王钦若“性倾巧,敢为矫诞”,善于观言观色,逢迎邀宠。宋真宗伪造“天书”的把戏,是他的歪点子。他看到宋真宗非常高兴,害怕战争,所以他找到了一个机会,假意向真宗提出:“如果陛下派兵收复幽冀,他可以洗去禅源联盟的耻辱。真宗说:“河北人民刚刚摆脱了战争的痛苦,我怎么能忍心再次挑起战争呢?想点别的主意吧!王钦若乘机说:“只有封禅才能镇服四海,威示外国。但自古封禅,一定要有“天瑞”才能出现。“他接着说:“当然,这‘天瑞’并不意味着你想要它;前世所谓的‘天瑞’有些是人为制造的,但主人真的崇拜它,向世界展示它,就像真的一样。古代传说中的“河出图”、洛出的《书》真的是这样吗?那只是圣人用神道设教!宋真宗听了,当然心领神会,但又担心地说:“王旦也许不会同意这样做吧?“王旦是当时的宰相,寇准之前已经被排除在外,宋真宗首先考虑王旦是否愿意服从。王钦若说:“我去向他暗示这是出于圣意,估计不会不同意。果然,王钦若说项后,王旦同意了。但宋真宗心里还是不踏实,就叫王旦来宴饮,正当喝得开心的时候,命人拿出一瓶酒给王旦说:“带回去和老婆孩子一起享受吧!“王旦回家后,打开酒瓶,看看哪里有美酒,里面装满了稀世珍珠!(典型上级贿赂下级)
[img]662862[/img]
景德五年(公元1008年)正月初三,宰相王旦率领群臣早朝结束后,有司来报道:“左承天门南尾有黄丝”,宋真宗“召群臣欢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为了证明“天书”真的从天而降,宋真宗还特意编了一个故事:“我半夜刚要睡觉,突然卧室满堂都亮。我很惊讶,看到一个神突然出现了。这个人穿着红色的长袍,对我说:“1月3日,我们应该在正殿建一个黄色的道场,然后天书《大中祥符》三篇文章就会降下来。不要泄天机!"我吓了一跳,起身正要回答,神人突然消失了,我立刻用笔把这件事写下来。从十二月一日起,我便食斋戒,在朝元殿建道场,整整一个月恭敬等待,终于盼来了天书。适才城皇司来奏说,在左承天门南发现屋脊上挂着丝布,即派中使去看,回报说丝布还包着类似天书的东西,封口隐隐有字。原来是神人说的天书啊!"王旦等人立即再次拜称贺。宋真宗于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门,恐惧地将所谓的“天书”迎奉到道场,当众开封。丝布上写着:“封受命。兴于宋,付于谨,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此外,还有三张黄色字条,内容意味着真宗以孝道承统,务以清洁简约,必致世佐长云云。宋真宗命知枢密院事陈耀老宣读后,依然包起,郑重地盛入预先准备好的金柜中,另派官员向天地、宗庙和国家致敬。即在崇政殿设斋宴,接受百官朝贺。为了扩大影响力,宋真宗趁热打铁,先后下达了几个诏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门为承天祥符、大臣加恩、特许京师聚饮三天庆祝等。另一类吹鼓手,如陈尧老、丁谓等,被授予经义附和。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争言祥瑞”的热潮。经过一段时间的喧嚣,王旦在3月份的带领下,动员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寿父等2.43万余人,连续五次联名上表,请求真宗封禅。宋真宗召三司使丁谓询问资金问题后,他命令翰林和太常详细封禅仪注,并任命了主要负责官员。其中,王旦是封禅大礼使,王钦若是封禅经的制定使,丁谓负责计量财用。六月初,王钦若被派到泰山为先行官筹备具体事宜。王钦若一到乾封(今泰安县)就说:“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不久,又派人把自己伪造的“天书”送到京都。宋真宗再次召集朝臣吹牛说:“五月丙子夜,我梦见上次神人对我说:“来月初,将赐天书泰山”。即密诏王钦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报,果然应验。再次崇拜王旦等。
伪造天书,一切准备就绪后,宋真宗于十月初正式东行。“天书”载于玉露,在前开路;王旦等一般文武百官随从;还有一大批供役人员,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历时17天才到达泰山。三天在山下斋戒,开始登山。根据提前起草的礼注,在山上完成祭天仪式后,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去祭地仪式。宋真宗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刻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之后是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总的来说,“东封”花了47天时间在曲阜祭孔上,演绎了一场彻底的闹剧,宋真宗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皇帝。这就花了很多钱,为宋朝未来的财政危机种下了祸根。此后,中国也没有皇帝东封泰山,封禅泰山的历史从此结束。
虽然由王钦若执导、宋真宗主演的闹剧暂时结束,但宋真宗并没有停止其“以神道设教”的事业。那些奉承的人仍然不断地向他“为吉祥而战,为赞美而战”,几乎达到了“全国如病狂热”的地步。
三年后,在一些人的鼓励下,宋真宗前往山西汾阳举行“祭祀后土”(又称“西封”)仪式。可以说,直到他去世,他才把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视为维护他政权命运的纽带。这也可以被视为“永恒的奇迹”吗?
为什么王钦若要鼓励宋真宗登泰山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