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军进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对于了解明清史的读者来说,这段历史应该非常熟悉。许多人感叹明朝在亡国那一刻的悲剧,感叹崇祯皇帝“君王死亡”的悲剧。然而,夜读史书认为,明朝的灭亡一点也不冤枉,甚至可以说是活该灭亡的。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崇祯皇帝,而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早年是和尚、乞丐,尝遍了世界的起伏。后来,当他成为皇帝时,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永远享受各种荣耀和财富,以弥补他少年时期的不足。这也很容易理解。当一个人兴旺发达时,他总是会让他的亲戚沾上光芒,更不用说这个人是皇帝了。
[img]663493[/img]
朱元璋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他对孩子们给予了非常好的待遇。他的二十多个儿子都被封为亲王。《明史》中关于洪武(朱元璋年号)九年定王公主年供的资料显示:“亲王,米五万石,钞票25000,锦四十,丝绸300,纱布,罗各100,丝绸500,冬夏布各1000,绵2200,盐200,花1000斤。月支50匹马料草。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制。”
当时这些数字的概念是什么?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比较朝廷官员的工资。当时朝廷一品大员月薪是禄米八十七石,一年的禄米是一千零四十四石。九品官员月薪为禄米五石,一年为六十石。也就是说,一个王子的年薪比一品大员多近50倍,比九品小官高800多倍。真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官员的工资标准是中国历代中最低的。官员们摊上这样一个刻薄的老板,也真倒霉到家。
相比之下,朱元璋的女儿们的工资要低得多,每年只有2000块石头。虽然它几乎是一个高级官员的两倍,但它比他们的兄弟要少得多。可以看出,朱元璋的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
如果是这样的话,没有问题。毕竟,在古代,每个人都默许世界属于皇帝,其他人无法控制皇帝愿意给孩子多少财产。但问题是,朱元璋希望老朱家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他制定了一套攻爵制度。亲王的长子世袭亲王,其他子封君王(降一等);君王的长子世袭君王,其他各子封镇国将(降一等),以此类推。当时朱元璋只有20多个儿子,儿子又生了一个儿子,总共有100多人加在一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承担100多人的生活待遇自然不是问题。
[img]663494[/img]
然而,朱元璋应该万万没想到,经过200多年的开枝散叶,到了明末,他的子孙人数竟然发展到了六位数(有十万、六十万)。据史料显示,万历二年(1574年)5月,明朝宗室3万余人,朝廷每年向宗室成员支付高达900万石。朝廷扣除给宗室成员的禄米后,只能收到400万石头。也就是说,朱元璋的后代每年都要拿走国家三分之二的收入,这比吸血鬼还残忍。
不言而喻,朱元璋定下的祖制对明朝的危害有多大,但他的子孙们仍然对此不满意。明末,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宗室成员利用自己的权力,从底层农民手中巧取豪夺,强占土地。“占领民业为民力者,莫如皇庄、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什”。在他们的带头作用下,许多官员也纷纷效仿,造成了可怕的后果:拥有土地和财产的权贵可以通过各种特权免除向国家纳税;没有财产和土地的农民可以免税,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减少。为了弥补财政漏洞,朝廷通过强硬手段给予以下增税任务,但权贵阶层仍有办法通过各种手段逃税。最后,朝廷的所有税收任务都分配给了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原本不堪重负的普通农民,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img]663495[/img]
明末,战争、税收和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中原的许多地方已经成为饥饿的地狱。穷人只能吃树皮和观音土来缓解饥饿。像“容易吃”这样可怕的悲剧经常出现。然而,明朝的这些皇室亲戚仍然过着醉酒的生活,江南秦淮河仍在夜晚唱歌。
最后,想活下去的穷人被迫揭竿而起,明末农民起义军星火燎原。当起义军占领一个地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都是朱姓人,都被杀”,这说明人们对明朝宗室的子弟有多深恶痛绝。因此,明朝的灭亡完全是自己死亡的结果,没有什么值得叹息和怜悯的。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寇。”
明朝的宗室和明朝的灭亡有什么关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