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行不全”,是清人邓之诚对施世纶外貌的描述,康熙也称施世纶为“施不全”。然而,当人们提到施世伦时,他们首先想到的通常不是他丑陋的外表,也不是他的父亲施琅,他以靖海总督的职位为清朝收复台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是“清官”这个词。清朝著名的清官施世纶,字文贤。
[img]663480[/img]
施世纶刚开始当官的时候,确实是靠父亲的“阴庇”,没有科举取士,就当了江都县长。施世纶生于富贵,却没有当时上层社会那些公子哥的坏习惯。到任后,他克勤克俭,奉公职守。对于那些拿着金银找他托路,走后门的乡绅来说,他们从不假辞色,拒之门外。江都流传着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施老。有一次,一个人犯了重罪,被判斩首。他让家人拿出大量金银贿赂施世纶,但施世纶拒绝接受。施世纶虽然不动心,但他手下的一个官员看着钱却很贪心。他对囚犯说:“你临刑的时候只是大声恳求,我有自己的办法。然后收到了这笔钱。到了刑场,犯人真的像官员解释的那样大声哭泣。这位官员在旁边说:“快点认罪吧!施世纶把两人的互动看在眼里,心里生疑,暗暗想:这个人一定是被奸吏卖掉了。一查之下,果然,那个官员就一起处理了。
[img]663481[/img]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皇帝南巡,听说施世纶政绩突出,非常廉洁,派人一查,果然如此。想着给施世纶升官,但当时总督一再留住施世纶,不想让他离开江浙,康熙不得不当场升施世纶做扬州知府。施世纶曾到江苏监督潜运。当时的潜运是一个肥缺。他的前任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即使是一个小押运兵,他也可以扣除潜米,收集货物和赃物,从中赚取大量的油和水。我不知道有多少廉洁的官员被困在这里。但作为潜运总督,施世纶从来没有想过在这里得到什么。
[img]663482[/img]
到达江苏后,他亲自监督潜运。他坐在淮河边,等潜船开过来,亲自上船开舱检查货物的质量和数量,并与司机私下聊天,不允许官员旁听。官员再也不敢从中谋私了。但三四年来,原本一团糟的潜运政务被澄清。船丁不再受苦,人民不再被欺负,潜船按时往返,官员安全守己。康熙帝知道后,感叹道:“施世纶真是世界上第一个清官!”
施世纶在陕西贩卖时,发现陕西总督鄂海贪污受贿,虚报粮食储备。施世纶准备如实弹报康熙,弹劫鄂海。鄂海得知后,连夜派人对施世纶说:“你儿子廷祥是会宁知府,这件事如果给皇帝知道,恐怕廷祥也很难脱离干系。“石世伦听了这话,勃然大怒。他对来人说:“回去告诉你总督,自从石某开始仕途,他甚至把自己的财富和生命放在一边,更别说他的儿子了!然后上弹弹劫,鄂海被罢了。
[img]663483[/img]
康熙三十二年,施世纶升任江宁知府,管辖上元、江宁等八个县。他在任上兢兢业业,严惩贪官,使治下人民安居乐业。父亲施琅去世时,施世纶必须按礼制离职三年,回家丁忧守孝,但人民不允许施世纶离职。临行之日,成千上万的人躺在路边求他不要走,希望朝廷能夺情,让施世纶留任。御史胡德迈上奏说,施世纶还不到可以夺情的地步,不能夺情违规,于是朝廷下令,施世纶丁忧,施世纶才能离任。看到施世纶留不住,人们就商量建一座“去思亭”,以示对他的思念。这是为了表达江宁一府人民的感情,不求钱多,只求每个人都能献出虔诚,倡导“一人一文钱”。几天之内,人如流水,争投一文。不久,府署前建了两个亭子,俗称“一文亭”。捐钱的人说:二施大人是民的父母,却不滥取民一文。我等着捐一文建一个文亭,就是永远记住这个一文不取的清官!”
[img]663484[/img]
(清史稿记载了许多康熙对施世纶的称赞:“联深知世纶廉”、“都是自牧令起,以清节闻为时。康熙六十一年四月,施世纶病重,向朝廷请辞时,康熙拒绝放行,下令施世纶留任。不幸的是,施世纶于同年5月在淮安任命,终年64岁。施世伦一生为官廉洁,爱民如子。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建了一个文亭。虽然这个文亭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战争摧毁,但它将永存。
施世纶:清代著名的清官 在为官期间,他做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