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战国初期或中期,我们预测七雄中谁最有可能成为统一六国的国家,谁最有可能笑@ 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魏国。
魏国来自晋国。公元前453年,晋国的医生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分为晋国。因此,曾经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晋国不复存在。公元前403年,魏、赵、韩被名义上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魏作为诸侯正式登上战国时期的历史舞台。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陕西、河北等部分地区,魏国位于中原。他西邻秦国,东与齐宋接壤,西南与韩交错,南临楚国,北临赵国。魏国位于诸侯的包裹中,既没有天时,也没有地利,周边不仅小国林立,更令人窒息的是大国环伺。也可能是有压力才有动力。魏国位于中央四战之地。忧郁的环境迫使魏国君雄心勃勃,决心改变法律。魏文侯是魏国的第一位国君,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崇拜翟黄为相,选贤任能,严厉赏罚,改革弊政。再利用李悝实施变法,魏国国力开始蓬勃发展。李悝的变法是中国变法的开始。它不仅让魏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也极大地震动了其他诸侯国,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变法浪潮,为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
“变则通则长”,变法后的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甚至中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从公元前413年到前408年5年,魏连续伐秦,获得秦河西部。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与魏国夹河对峙。从公元前408年到公元前406年,魏派将领乐羊摧毁中山国,生活在其他地方。公元前404
从2008年到公元前373年,魏连续11年砍伐齐齐长城,震惊了齐全国。公元前375年,魏砍伐了楚之榆关,然后占领了楚之鲁阳。可以说,魏国的力量在这个时候是惊人的,它的力量足以让他为中原感到骄傲。
战国中后期,魏国国势日益衰落,东败于齐,西怕秦,南辱于强楚。公元前225年,魏国成为继韩赵之后第三个被秦国摧毁的国家,存在了179年。
[img]662830[/img]
魏国衰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治因素、军事原因、主观错误和客观无助。然而,在许多原因中,最令人遗憾的是人才的流失。人才兴邦,人才强国,魏后期君主肯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战国时期秦有良相,赵有良将,那么魏有良将齐全。不幸的是,魏没有留住这些杰出的人才,最终去了其他国家,实现了其他国家的霸权。
魏国失去了哪些人才?看看他们是什么级别的人物!
吴起是魏国流失的第一个人才。吴起堪称当时最全面、最优秀的人才,“沽名钓名孔老庄,建功立业学孙吴”。孙是指孙武,吴是吴起。吴起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名将,另一种是政治家。作为一名著名的将军,吴起可以善战。他是一个行走的力量。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会成为中兴的地方。他带领魏军多次击败秦军。进入楚国后,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曹操曾这样评价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方,在楚,三晋不敢南谋。“作为一名政治家,当楚悼王掌权时,吴起开始实施新的法律。改革运动使楚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面貌焕然一新,楚国的国力逐渐增强。特别是在军事上,楚国向北将霸权扩展到黄河岸边;向南,平定百越,将疆域扩大到江南。以至于诸侯都畏服楚国,楚国“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离开魏国的第二个人是商鞅。商鞅曾为魏国国相叔叔粉刺服务。当他的叔叔粉刺严重时,他强烈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的才华可以成为国相
,他还说,如果你不需要商鞅,你必须杀了他。如果你不让他去其他国家,将来会成为魏国的大病。可惜的是,“魏惠王认为公叔的痘痘病入膏肓,胡说八道,并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商鞅后进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施新法。商鞅变法成为战国时期最明显的变法。从那以后,秦国富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商鞅是秦灭六国的第一功臣。
[img]662831[/img]
范菊是魏国流失的第三个重要人才!范菊原本是魏国中医须贾的门客。他几乎被魏国相国魏齐鞭打致死,因为他被怀疑一起卖魏。后来,在人们的帮助下,他改名,潜入秦国使者王稽。范菊入秦后,逐渐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他向秦国提出了远近攻的策略。应该说,范菊是秦大统一战争的策划人。他建议秦国首先要把韩魏作为东方发展的主要目标,与齐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范遂还提醒秦昭王,建议加强王权。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秦赵两军对峙三年,双方死伤重重。范菊以反对计划让赵国使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军,使白起最终打破了赵军。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法抗拒秦国的东进。
孙膑也是从魏国出走的!孙斌曾经和魏将军庞娟是同学。庞娟后来在魏国当官。因为嫉妒孙斌的才华,他派人把孙斌骗到魏国。孙斌到魏后,庞娟编造了孙斌的罪名,并将他埋葬在这个世界上。幸运的是,齐国使者认为孙膑是个天才,于是偷偷用车把他带回了齐国。到达齐国后,孙斌被崇拜为将军。他在桂陵和马陵之战中两次击败魏军,迫使庞娟自杀。从那时起,魏国的霸权一落千丈,而齐国则成为诸侯之王。
这些人都有安邦定国的才华。魏国将威服诸侯,统治世界,灭六国的历史最终由魏国书写。
为什么最强大的魏国没有笑到最后?和这四个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