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地,直接逼近明都北京。北京的每个人都处于危险之中,官员们都感到害怕,并劝说皇帝迅速撤离。崇祯皇帝拒绝了。他坚持要守卫明朝,不能退缩。崇祯皇帝认为,如果他连国家都守不住,将来会有什么面子去见列祖先呢。因此,崇祯皇帝下达了最后一项命令,发布了令全国各地兵马无论如何都要进京救驾的诏书。然而,全国各地的兵马相继死亡,直到崇祯上吊在煤山树下,才有人前来救驾。
为什么一代皇帝如此叛逆?每个人都期待明朝的灭亡吗?请跟着我们去了解一下。
第一,明末全国还剩下哪些兵马?
看到李自成即将进入首都,崇祯立即下令全国各地的总兵进京救驾,但等了七八天,还是没人来。崇祯震惊不已,只好给吴三桂等人加官进爵,希望他们能进京救驾。后来,总兵唐通的军队终于来了,但几天后,唐通带领他的兵马向李自成投降。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都城北京外城下落,十九日内城下落。看到这一点,万念俱灰的崇祯命令所有妃嫔自杀,并亲自杀害公主。最后,他被吊死在万寿山,留下了“诸臣误我”的演讲。
二、崇祯年间,那些军事将领怎么了?
崇祯年间,被崇祯处决罢免的文臣武将数不胜数。杨镐,兵部侍郎。崇祯两年,因为在萨尔浒战役中,杨镐被任命为唯亲,导致战败。后来,他被崇祯命令处死;刘策、蓟辽都历史悠久,崇祯三年因辽东战争失败被杀。
袁崇焕、督师、辽东巡抚、勇敢善战的袁崇焕长期守卫山海关和辽东,并取得了多次胜利。在他的守卫下,清军只能远远地呆在关宁锦防线外,清军只能看着海洋叹息关内的土地。然而,可疑的崇祯皇帝被清军的离间计处决,没有机会证明他的清白。
[img]662933[/img]
孙元化,巡抚都御史,可以说是当时的火炮专家。吴桥兵变,孙元化主招抚,但朝廷的招抚诏书却被反派藏了起来,所以叛军长期得不到招抚,于是又发生了叛乱。崇祯五年,擅长火炮技术的孙元化因辽东战争失败被杀。
杨一鹏,水运总督,才华横溢,不怕权力,冒着生命危险直接告诫检举官员的腐败行为。崇祯七年,农民起义军征服凤阳,焚毁皇陵。崇祯怒不可遏,处死了凤阳巡抚杨一鹏。熊文灿,兵部尚书,崇祯十三年,因招降张献忠而被杀。
郑崇俭,三边总督。张献忠反叛后,郑崇勤率军平叛,将张献忠赶到偏远地区,可以说遏制了他的叛乱。然而,郑崇勤年纪大了,离开了前线。然后张献忠突然反击,郑崇勤的下属没有消灭,导致张献忠打破襄阳。于是崇祯怪降罪郑崇勤,在崇祯十四年斩首。
内阁首辅薛国观,崇祯十四年因腐败被杀。陈新甲,兵部尚书,崇祯十五年,陈新甲奉崇祯命令,前往满清议和,不料消息泄露,令朝野上下震惊。愤怒的崇祯把私下和满清通敌的罪名放在他身上,让他背锅,直接杀了他,于是满朝的文武大臣,再也没有人敢提出议和。内阁首辅周延儒,崇祯十六年,清兵入关,周延儒假传捷报,欺骗崇祯,后被锦衣卫曝光,后被崇祯斩首。
[img]662934[/img]
崇祯杀害了这么多贤成良将,真是让大臣们心寒。
为什么剩下的总兵不救驾?
当时,明朝剩下的明朝士兵很少,那些士兵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他们真的不想为崇祯而去北京救车。他们知道在北京救车无异于死亡。崇祯皇帝固执己见,不愿南迁,只想守卫城市。仅凭他们手中的这一点,他们就必须与李自成的数十万士兵和马匹竞争,这无异于螳螂手臂挡住了汽车。
[img]662935[/img]
当时明朝已经风雨飘摇,这些总兵真的回不去了。纵观当时整个明朝,内忧外患,南北困难,农民起义军强大。稍有能力的名将要么死亡,要么因各种原因被崇祯下令处决。这时,明朝就像一艘在风浪中的船,最终无法逃脱毁灭的命运。
@ 由于上述原因,这些持有重兵的将军不愿意去北京救车。他们担心自己会重蹈崇祯杀害的将军的命运。他们也知道明朝病入膏肓,无法改变局面,不得不按兵不动。崇祯的死可以说是天意。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没有道德和能力,所以他激怒了上帝,减少了灾难。可以看出,他仍然有自知之明。
临死前崇祯 为什么剩下的总兵为什么不救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