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剃发令不仅仅是剃发
1644年,清军入关。入关后,清朝开始对汉人实施“剃发令”,从汉族的束发剃成满族风格的“金钱鼠尾”,即剃掉周围的头发,只在头顶留下一小块铜钱大小的头发,形成辫子。因为它的形状像鼠尾,所以被称为“金钱鼠尾”。
[img]663593[/img]
金钱鼠尾
但在清朝要求汉族人剃头的同时,还有一个要求——易服,那就是汉族人不再穿汉族传统服饰,而是改穿满族服饰。
1644年清军入关后,多尔根多次发布剃发易服令。5月3日,多尔根再次发布命令:“所有诚实的官员、军人和人民都剃了头发,他们的衣服都遵循了朝代的制度。”所谓的“朝代”是指清朝,而“朝代制度”无疑是指清朝人民穿的满族服装。然而,由于剃发易服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抵制,世界尚未稳定,剃发易服令在颁布后不到一个月内暂停执行。
1645年5月,清朝消灭大顺朝和南明宏光政权后,觉得世界大势已定,于是重新实施剃发易服。5月15日,多尔根正式下令恢复剃发易服。在命令中,除了阐述剃发的必要性和执行期限外,还特别提到了易服。“它的衣服和帽子更容易穿,也不能违反本朝制度。”。
剃发易服
可以看出,剃须和服装是两位一体的,两者同时实施,但后代很多人关注“剃须”,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民间流传的“头发,头发”让人们对剃须有更深的印象;第二,“父母的身体皮肤,不能受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族人更厌恶剃须。
@ 除剃须外,还有易服。
02 汉服与满服的区别
既然提到易服,说明汉服和满服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有什么区别?
汉服是指汉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直到明末清初,都是汉族的传统服饰。虽然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细节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其主要特征并没有改变。
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翻领,无扣结流苏,褒义大袖,盘领、直领、箭袖、纽扣等。所谓“交领右翻领”,就是衣领在胸前交叉,束于右腰。“无扣结流苏”是指汉服通常没有纽扣,而是用布带或腰带固定,“褒义大袖”是指衣服和袖口的宽度。
[img]663594[/img]
汉服
满族服装与汉族服装明显不同。满族服装的特点是立领、盘扣和狭窄的马蹄袖。这些特征与满族的民族特征有关。满族是生活在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寒冷的地区,以狩猎为生。满族传统服装有助于他们御寒狩猎。
[img]663595[/img]
满族服饰
03 易服的意义
清朝并不是第一个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此前,元朝是一个统一的少数民族王朝,然后是占据部分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如金、辽甚至北魏。清朝以前的少数民族政权对他们统治下的汉族人没有具体的服装要求,那么清朝进入中原后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根据历史资料,结合当时的历史形势,我们认为清朝实施“剃发易服”的主要原因如下:
1、剃须和换衣服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政权的统治。清朝从东北进入海关,以数百万人口统治数亿汉族人口。就数量而言,满族人口是绝对的劣势。为了更好地统治汉人,必须以“剃须和换衣服”的形式加强其主导地位,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第二,防止被汉族文化同化。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满族是一个落后野蛮的民族,与汉族相比,汉族文化具有很强的同化能力。以前的北魏、辽、金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汉族同化了。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清朝准备主动同化汉族,于是从服装和生活习惯入手。
至于第二点,皇太极在崇德元年就向大臣们解释了这样的担忧。皇太极“害怕后人忘记旧制度,废弃骑射以效应汉族习俗,所以他经常担心这一点。”可以看出,皇太极在进入海关之前可能已经有了这个想法,而多尔琏等进入海关后实施的政策只是皇太极政策的延续。
04 所谓“十从十不从”
在清初的“剃发易服”运动中,许多汉族人反抗清朝统治者。虽然他们最终未能阻止“剃发易服”的实施,但他们也让清朝统治者做出了一些妥协和让步,比如著名的“十从十不服从”。
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不从;老从不从;儒从不从;妓女从不从;仕宦从不从婚姻;国号从不从官方账号;服税从文字语言。
它的意义并不难理解,但其中一个最受关注,那就是“儒家因此不服从”。普通汉人必须遵循清代的“剃发易服”。僧侣(释义)和道士(道)是否需要“剃发易服”?根据上述“十从十不服从”的说法,这是没有必要的,但“十从十不服从”是否真实可信?
相传“十从十不从”是明朝大臣金志军投降清朝后提出的,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出现在正式命令和文字记录中。多尔根和清朝正式发布的“剃发易服令”中没有类似的文字,甚至在《清史稿》中金志军的传记中也没有提到。如果这是真的,这样有影响力的建议一定会在金志军这个不太出名的人物传记中写出来。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件事令人怀疑。
然而,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在民间基本上,对于普通汉族男性,必须严格执行剃须服装,但汉族女性在婚礼上,葬礼真的可以穿明代服装,政府衙门服装也类似于明代服装,优秀的演员(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更多的汉族服装。
至于僧侣和道士,他们真的不容易剃头。僧侣们不需要留辫子,道士们仍然留着头发。僧侣们继续穿衣服,道士们仍然穿着长袍,而长袍类似于明朝的汉族传统服饰。此外,明朝尊重道教。明朝的汉服受长袍的影响很大,但道士并没有被限制穿长袍。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一举动是否真的是“十从十”。
[img]663596[/img]
僧人百衲衣
为什么和尚和道士在清初剃发易服令中例外? 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