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10月,顾命大臣苏顺在护送咸丰帝灵棺回京时被捕入狱,随后被斩首于菜市口。不是别人杀了苏顺,而是后宫西太后慈禧。众所周知,慈禧杀苏顺是为了发动政变。然而,即使政变发动,也没有必要让苏顺死。即使你死了,你也不必斩首。苏顺是顾命八大臣中唯一一位在菜市口被斩首的大臣。那么,慈禧为什么这么恨肃顺呢?
(肃顺)
[img]661937[/img]
一、没有把慈禧放在眼里。
清人李岳瑞的《悔逸斋笔骑》记载了一件事,说1860年,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吓坏的咸丰并没有坚持“守国”,而是在苏顺等重要官员的护送下逃到了热河。
自然,他后宫的皇后妃子也随之而来。
由于突如其来的事件,后宫妃嫔们乘坐的是从街上征来的马车,不仅风格粗糙,而且破旧不堪。
慈禧当时生了皇子载淳,并被封为易贵妃。但由于条件有限,她只能乘破马车。
走了一会儿,坐在破马车上的慈禧受不了车的摇晃。此外,她通常受到咸丰皇帝的青睐,所以她让小太监和苏顺商量,要求换一辆坚固的马车。
苏顺一开始只说,到镇上再给她找,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马车。
结果到了镇上,苏顺只想取悦咸丰帝,根本没有把慈禧想换马车的事放在心上。
慈禧见了,只好让小太监再去找肃顺。
结果,苏顺不高兴。他说他很忙,没时间做这些小事。
后来,慈禧又找到了苏顺,希望他能换车。
结果,脾气总是暴躁的苏顺不高兴地说,更不用说没有马车了,即使有,你也必须先换女王。你没看到女王的马车也很破旧吗?之后,他没有等慈禧说话,所以他开车直接去了咸丰皇帝。
尚无权势的慈禧被苏顺抢白,羞辱得只能坐在破马车上干瞪眼。
(咸丰帝像)
二、劝咸丰杀慈禧。
[img]661938[/img]
咸丰体弱多病,不能太累。当他在位时,慈禧让慈禧帮他批评奏折,因为慈禧笔墨粗通。慈禧也喜欢它。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她对政治事务有了更多的看法。有时候咸丰看到她说的有道理,会按照她的建议回复大臣。
清代祖制早就规定了“后宫不得干政”,深得咸丰依赖的肃顺,尤其不满慈禧不守祖制的行为。
当咸丰病重,任命独子载淳继承大统时,他坚决要求咸丰皇帝以“儿幼母壮,扰乱朝纲”为由,效仿汉武帝杀钩益夫人的例子,杀死慈禧。
咸丰和慈禧感情深厚,不忍心让年轻的载淳失去生母,所以犹豫不决。后来,我无意中告诉了慈禧这件事。
慈禧知道后,对肃顺别提有多恨。
三、公然夺利。
咸丰去世前,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年轻的载淳坐稳地位。
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做事有力、敢做敢做的肃顺。但他又怕肃顺以后学多尔根,于是又找了端华、载垣等7人同为辅政。
然而,咸丰仍然担心他们的专权乱政。于是慈禧和慈安又给了一个金印,说所有的军政事务都必须经两宫同意,盖上金印才能有效。
事情安排好后,咸丰以为没有后顾之忧,于是去世了。
谁知道咸丰去世了,苏顺便带着端华等人去找慈禧和慈安,假设先帝的话,说咸丰临死前有解释,军政要务由他们的八大臣决定,慈禧和慈安只是盖章。
慈禧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立刻意识到苏顺想夺权,于是以“违反遗诏”为由,狠狠地训斥了他们。
但当时苏顺在朝堂上颇有权势,根本没有把慈禧放在眼里,而是处处挤兑慈禧和慈安两人。
各种矛盾最终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境地。慈禧知道,除了苏顺,她的八大臣中的其他人只是一些无能为力的人。如果她想控制政府,她必须扳倒苏顺。
@ 一方面,慈禧隐忍肃顺的咄咄逼人,另一方面,慈安暗中和恭亲王奕等人在政治核心圈外被排斥在外。
因为苏顺平时霸气十足,用人重汉轻满,得罪了很多满洲权贵。慈禧秘密谋政变时,许多重要的满族官员积极回应。最后,慈禧成功地把权重很高,但没有兵权的苏顺却被送上了断头台。
为什么苏顺是八大臣中唯一一个被慈禧下令斩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