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朱义军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在位期间,明朝开创了“万历中兴”,并取得了“万历三大征”(宁夏、朝鲜、广州)的辉煌胜利。万历还出现了张居正、戚继光、李成梁等众多名将。
那么,万历皇帝取得了这么多成就,他是个好皇帝吗?答案是否定的。万历不仅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糟糕的皇帝。明朝有很多愚蠢的皇帝,但如果你想在愚蠢之前添加最多的词,恐怕只能是万历皇帝朱义军。
万历皇帝在位48年,但有30年不上朝的记录。大臣跪在宫门外,请求皇帝亲理朝政,万历皇帝不予理会。大臣递奏折进去请求指示,万历皇帝留中不发(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而是搁置一边不理会)。即使是“万历三大征”这样的军事大事,万历皇帝也只是以后宫的形式向下传达圣意。朱庚,大学士,内阁首辅(百官之首,地位相当于宰相),“辅政三年,犹未天颜”,也就是说朱庚做了三年内阁首辅,却从未见过万历皇帝。
那么问题来了,万历皇帝这么懒,为什么他在位期间还能取得上述成就呢?其实功劳要归功于一个人,那就是万历十年前内阁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明朝在民生、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太仓粟可支付十年,周寺积金400多万”。后来,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他一生所致力的改革逐渐被废弃。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开始亲政,但此时真正掌握权力的万历并没有保持好局面,而是利用皇帝的身份,开始沉迷于酒的生活。
“万历三大征”发生在万历二十年至万历二十八年(1592年至1600年),距离张居正去世已有十多年,但这也是由于张居正当年给大明王朝留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万历皇帝消极怠工,但明朝的家庭背景还是比较厚,还是经得起折腾的。
但是万历朝后期,国家的情况如何?首先是朝廷中枢瘫痪。万历四十年(1612年),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内阁只剩下第一辅叶向高一人;六部中,除了官员,其他五部都没有尚书(各部最高长官);都察院作为最高监察机关,已经八年没有主官了。
[img]662275[/img]
在军事方面,万历朝后期边境事务放松,朝廷经常拖欠工资。守边士兵得不到粮薪就没有饭吃,所以很多士兵干脆把自己的武器、盔甲、马都卖掉换粮吃。@ 军队士气低落,军纪极差,一旦遇到战争,这些士兵往往装死装活,拒绝出战。大部分新招募的士兵都是无赖之徒,只在军队里混日子,领粮薪。当他们需要杀死敌人时,他们会一个接一个地找到机会逃跑。指望他们保卫国家显然是不现实的。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派出11万军队,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与后金(后清)6.8万旗军展开决战。结果短短五天,明军就失去了约5万人的兵力,“萨尔浒之战”以明朝彻底失败告终。
“萨尔浒之战”大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师傅后,朝野震动。78岁的官员部长赵焕带领官员跪在皇宫文华门外,要求万历皇帝召见官员,讨论保卫辽东的策略。文武官员从早上跪到半夜。结果,万历皇帝只是派了一个太监让大家回家。
在万历皇帝长期怠工的影响下,原本家境丰富的大明王朝终于被彻底掏空了。四十八年(1620年),明朝最昏庸的皇帝终于结束了他荒谬的一生,万历留给子孙的是一座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
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自成率起义军突破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紫禁城北部的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
崇祯皇帝在位17年,几乎没有过上好日子。“鸡鸣起来,夜分不眠,常常焦劳成病,宫中无宴”,这是对崇祯皇帝在位期间生活的最恰当评价。然而,崇祯虽然努力工作,但也无能为力。明朝终于在他手中灭亡了。假设万历皇帝能再活几年,明朝可能不会死在崇祯皇帝手中,而是死在万历手中。
若万历皇帝能多活几年,明朝会有不同的结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