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5年,34岁的秦王嬴政在统一中原的道路上奋斗了12年,以最快的速度扫清了盘踞秦国多年的吕不韦和依靠太后赵姬兴风作浪的假宦官老艾。此时,被称为“三晋”的韩、赵、魏都被PASS淘汰了。嬴政的下一个对手是盘踞在江南的老牌诸侯楚国,幅员辽阔,实力雄厚。
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失败的嬴政,就像站在拳击挑战台上横扫所有对手的拳击冠军泰森一样雄心勃勃,准备解决这个与秦国几代先王有过爱恨纠缠的老对手。嬴政坚信自己会赢,所以他无动于衷地否决了老将王坚用60万军队进攻楚国的建议。李信青是一位年轻的将领,声明20万人可以击败楚国。于是,秦国的第一次伐楚行动就这样开始了。
当然,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打了嬴政一耳光。初期小胜后,被缓缓过气的楚军反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也成为秦统一世界战争中为数不多的惨败之一,甚至后来有一句话:“楚是六国中最难灭的。”。为什么?
客观地说,如果我们从上帝的角度看待历史,坐在嬴政的位置上,楚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的表现很容易产生“对手是五渣”的错觉。这种情况的始作俑者是楚怀王,他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被誉为屈原。历史上不幸成为接盘人的统治者很多,但楚怀王接手的“市场”却是一份厚礼。爷爷楚悼王重用全能人才吴起的变法。他的父亲楚威王巩固并发展了他已经拥有的大好局面,并将其传播给了楚怀王这一代。整个楚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强者,甚至比政治混乱的秦国略胜一筹。
[img]662273[/img]
那楚怀王是怎么做到的?有一个词叫“先明后昏”,简直是为楚怀王量身定做的。登上王位初期,楚怀王随后重用屈原等人的强行变法,压制旧贵族的势力,集中精力,不仅打败了战国时期早期的霸主魏国,也一次性摧毁了我们熟知的励志偶像勾践的母国越国。在巅峰时期,他甚至组织起合纵跑到秦国家门口炫耀自己的力量,吓坏了秦国,连信谷都不敢出来。
结果,走上人生巅峰的楚怀王,得到了所有中年人都有的问题——油腻。我认为世界是不可战胜的。当秦昭王要求他见面并归还失地时,他不听任何人的劝说,愚蠢地投入了自己的网络。谁知道秦根本不按常规打牌。你认为你是一个谈判者。事实上,它早已被视为一个砝码。怀王一到武关,立刻被秦国扣下,人也不放,地也不交,怀王在秦国呆了五年,活活气死。楚怀王的异常死亡直接打乱了楚国暂时稳定的政治局势。从那时起,内部斗争不断,关键变化被旧贵族反击,外部被缓慢的秦国压迫,最终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然而,嬴政不知道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毒药也会成为救命稻草。阻碍楚国强大的老贵族实际上是楚国的保护神。
战国时期的变法,虽然执行的人不同,但具体情况也不同。但是不管是李琏、商鞅、吴起还是申不害,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富国强兵。那怎样才能富国强兵呢?无非是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势力,军事上培养直属王室的近卫部队,并将其靠作屏障。向外可以讨伐其他国家,内部可以削平叛乱。这是从春秋时期传下来的清医生政治制度,大面积分散和持有国内资源。在新时代的环境下,这一制度显然使国家的力量无法集中,国家的动员力量全面下降。
然而,这种变化可以在秦朝、韩国和魏国展开,但在楚国,它受到了最大程度的阻碍。这是因为楚国本质上是最接近周王室的制度,通过威胁或诱惑,让土地上的小邦或小部落接受统治。作为回应,楚国授予他们地方自治权,从政治到军事,都有很大的自由。一方面,楚王室的出身是中原传统眼中的“蛮夷”,没有高贵的血统。楚王室没有足够的法律理性来命令清医生。另一方面,楚国占领了广阔的领土。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文明的土壤地区。根据古代王国的统治水平,它无法与中原高度发达的富饶地区相比。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实质性的政治存在,恐怕楚王室甚至不必尽最大努力维持他的国王。
因此,自楚国成立以来,本国的贵族实力就远远大于其他中原国家。吴起和后来的楚王室变法,只能说治标不治本的表面缓和了楚国的政治矛盾。楚国自始至终未能完成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然而,正因为如此,当秦军能够在决战中击败韩、赵、魏等集权制国家,而不用担心他们的土地上有自治贵族进行小规模抵抗时,面对庞然大物的楚国联邦诸侯,秦国在击败楚国王室的中央部队后,需要一点一点地消除当地诸侯的抵抗,像蚕食桑叶一样消化楚国的土地,几乎楚国的每个地区都有反抗。为了自己的利益,楚国的地方贵族日夜袭击秦军。20万人根本不足以平定楚国。只有换上老将王坚,用60万军队,楚国才能彻底解决。
当然,秦国也没有从此高枕无忧,伴随着“楚国难灭”,就是后来完全埋葬秦国的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为什么楚国是六国中最难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