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的学者,也被称为普通的学者。它的名字来自《书经·立政》中“吉祥的学者”的意思。它是中国明清时期翰林院的短期职位。通过科举考试的学者选择有潜力的学者,为皇帝的近臣起草法令,向皇帝解释经文,是明内阁辅助部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历史进程
洪武初年,明太祖在六部诸司和翰林院下选进士观政。翰林院下被称为普通吉士,六部下被称为观政进士。
永乐从2年(1404年)开始就隶属于翰林学院,选拔的学者比文学和书法家更好。科举学者排名第一,潜在学者被授予吉祥学者的身份,让他们先在翰林学院学习,然后授予各种官方职位。
明英宗以后的做法是,科举进士一甲授予翰林修编。此外,从二甲和三甲中,选择年轻有才华的人进入翰林院任,称为“选馆”。
明朝的翰林是政府储存材料的地方。英宗之后,有一种做法:非进士不入翰林,非进士不入内阁。因此,庶吉士被称为“储相”,所有能成为庶吉士的人都有机会崛起。比如明朝万历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也就是庶吉士出身。清朝时期,汉人大臣大多来自翰林庶吉士。
清朝雍正以后,选官更加严格,由皇帝主持的朝代考试决定。吉祥的学者通常持续三年。在此期间,经验丰富的翰林教授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议前进行了评估,称为“散馆”。成绩优异的人留在翰林,授予编辑或审查,正式成为翰林,称为“留下博物馆”。其他人被派往六个部门担任主任和皇家历史;还有一些人被派往当地担任官员。
[img]662492[/img]
着名人物
陈敬宗
陈敬宗(1377-1459年)是浙江慈溪人。他是永乐两年的进士。他被选为吉祥的学者,在文渊阁学习,参加了永乐仪式的修订。修书后,他被授予刑事部主任。
李德章
李德章(1481-1540年),云南永昌人,官员到翰林院,后来被贬在首都保管珠宝玉石。宫廷起火时,发现熔化的珠玉浇水凝固后颜色晶莹剔透。回国后,他用永昌盛产的玛瑙、玉石、琥珀等原料烧成了“永子”。嘉靖皇帝命令永子为贡品。
杨廷和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至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石斋,汉族,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作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为武宗、世宗两朝宰辅。
杨廷和他年轻时就出名了。他在成化当了14年的学者,并被授予评论。他在弘治时为皇太子服务。郑德担任首辅七年。嘉靖三年后,由于“大礼议”与世宗意不合,他回到了家乡。后来,他被削减为人民,死于家乡。隆庆初复职,追太保,文忠。有《杨文忠公三录》。
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年),湖北江陵人,晚明时期著名内阁首辅,梁启超曾感叹“明代只有一位政治家”。英俊的外表,敢于做事,极其聪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中进士,授妾吉士,受当朝重臣徐阶赏识,步步高升。后来,在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即位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以内阁首辅身份实施了考成法、鞭法等新政,加强了边防,使正德以来贫穷弱小的明朝焕然一新——新政使国库每年都充满了大量白银。考试方法提高了原本极低的工作效率。鞭法和清丈田亩等措施有效打击了土地并购。在边防方面,李成梁、戚继光、王崇古等名将被任命,并努力改善与蒙古的鞑靼/">鞑靼部落的关系。但由于改革违反了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加上张居正权的高震主,引起了明神宗的不满。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立即被明神宗抄袭,剥夺官阶。
[img]662493[/img]
梁清宽
梁清宽,字敷五,直隶真人(今河北省正定县),清初政治人物。他是清顺治三年(1646年)丙徐科二甲第一名进士(传)。他选择了普通的吉士,散馆被授予弘文院编修,官员被送到官员部侍郎。梁清宽是明代重要大臣梁梦龙的曾孙。他和表弟梁清远、梁清标都是科甲,被称为“一门三进士”。
何世璂
何世(1666-1729年),又字丹庵,又字坦园,号铁山,山东新城县陈庄人。1709年(清康熙48年),中进士。选择翰林院的吉士。散馆担任《清朝统志》的编辑。康熙五十九年,他担任山西省副主考官。后来,他充满了“圣祖实录馆”的编辑。雍正元年4月,他担任江西省考官。历任浙江学政、两淮盐运使、贵州巡抚、直隶总督。
潘绍烈
潘绍烈(1796年1881年)是莱芜市莱城区张家洼办事处杨家镇村人,字子骏,号西村。乙酉科拔贡,戊子科举人,自丑科联捷进士,授翰林院吉士,武英殿协修,文林郎散馆。后来是元氏县(今河北省)知县,随任瓯宁县(今福建省)知县,回家三年后再也不回来了。他在县汉源书院担任主讲,擅长书法,为国内教育做出了贡献。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至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死文正。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从小勤奋好学,6岁入学。8岁能读八股文,背五经,14岁能读《周礼》和《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儿童考试,成绩优异。父林书,有田产,无事耕种,醉心功名,但童试17次都没有,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学。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第二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此后赴京会试,一再失败。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妾吉士。
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字仲申、民友、孤民、乳名阿培、化名蔡振、周子余。被毛泽东誉为“学术领袖,世界模式”,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裁,1916年至1927年,其72年的生活历程,经历了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一路经历风雨,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和民主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教育体系,是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创始人。
蔡元培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和私立学校基础。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秋季,他参加了乡试,一举考中举人。浙江省共有155名举人,蔡元培排名第23位。21岁时,他踏上了科举制度的快车道。
农村考试的第二年举行了恩科考试,蔡元培随后于1890年春天进入北京参加考试,并成功地参加了贡科考试。在参加了贡科考试后,他必须通过宫殿考试才能成为一名进士。蔡元培参加贡科考试后,由于宫殿考试的排名以文字为标准,自己写得不好,主动要求留在下一个宫殿考试,回家练习书法。
[img]662494[/img]
1892年春天,蔡元培觉得自己还可以,去北京参加殿试,一举获得二甲第34名,被选为普吉士。
庶吉士简介 历史进程和名人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