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县长(令)一月的工资是多少?
古代县令职务是怎样起源的,你怎样才能有资格担任这个职务,平日里又要做什么工作?
秦朝,商鞅变法,小镇为县,设立县令。战国末年,县令成为县长的下属。秦朝法令,人口超过1万人的县,县官称为县长,600石至1000石,1万户以下称为长,即县城或县长,300石至500石。
[img]662516[/img]
(榆次县衙)
这一百块石头能养活多少人?让我们计算一下,汉朝的九清相当于今天的中央部长。他一个月可以领4万元,也可以养活56人。按照这个标准,一个人的生活费在700元左右,所以百石(600元)的官员连一个人都养不起来,六百石的官员相当于3600元,可以养活5人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县长可以养活大约5个人。
难怪陶渊明没有为五桶米折腰。按照这个工资,养家糊口不容易。疏通关系,有三个亲戚朋友,很难。而且自称清高的人很多,不屑商人是古代的官节气。所以官员难,县官难。
[img]662517[/img]
在古代,如果你想一年四季屹立不倒,你必须在夹缝中生存。没有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条路也取决于你的本性。人有运气,运气好,但能进翰林,运气不好,远离京城。如果他们没有得到一个诸侯,他们必须在一个安全的角落工作,这是非常困难的。也许他们一辈子都会在这个岗位上死去。
可悲,可叹,比比皆是。
(内乡县衙)
(二)县令的要求有多高?
在古代,有学者背景的人也可能是县长,大家庭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是县长,有军事攻击的人也可能是县长,有些人也可能是从官员中提拔出来的。还有一些人从寺庙里被贬,从首相到县长,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三)一个县长手下有多少人?
县城,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副县长,协助县长工作,但在古代,县城几乎什么也说不出来,官方大学一级压死人,审判案件需要县长亲自站出来,所以县城的权利和今天的副县长的权利是不同的。当然,这也取决于你身后的人,如果你有一棵树,县长也想给你一点薄的脸,那么你迟早可以取代它。
[img]662518[/img]
(榆次县衙)
教育和管理教育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局长。古人非常重视教育,一切都是劣质的。只有读书高,才能得到。在法庭上,名人不能跪下,这说明阅读有多重要。
县尉,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公安局局长,管理整个县的公安,接受快速逮捕,县尉的权利更大,大多数时候县尉可以决定一些人的生死,在古代,县尉的权利比今天的公安局局长弱得多。
当然,最后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那就是经理、财政局局长、管钱的人。这通常是县长的心腹。虽然一个县的财政规模不大,但它也是一个大大小小的富人。你可以付很多钱。
[img]662519[/img]
(榆次县衙门牢房)
事实上,在古代,一个县令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他们的职位是一体的。他们不仅要管理整个县的公共安全,还要负责整个县的财政和税收,还要负责安抚人民。一个好的县令也能使整个县繁荣昌盛。
(四) 古代县令仍然是一个相对悠闲的职位
他们有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的朝九晚五双休?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img]662520[/img]
(榆次县衙刑具)
在古代,县长仍然是一个相对悠闲的职位。如果有人打鼓,县长需要开庭审理此案。这是他的额外工作。这项工作会不时发生,但次数不多。然而,在古代,一些琐碎的事情也可能打鼓和抱怨。他们没有别的地方。此外,他们还负责公共安全问题,公共安全问题是一件小事,也可以说不管,他也可以安排征兵和税收,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懒惰,你可以随意玩,没有人关心你,如果你想勤奋,事情就像牛毛,无数。
他们不需要去农村,不需要实地考察,也不需要有针对性的扶贫。多好啊,难怪古代的每个人都想成为一名官员。他们不仅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还可以喝酒和唱诗,这比那些官员要自由得多。那些朝廷上的人,也不得不去朝廷,而且随时都可能被弹劾,困难啊。
(榆次县衙刑具)
(五)古代有哪些好县令?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位历史名人海瑞。
海瑞在淳安当县长的时候,不仅两袖清风,还实行了很多改革制度。也许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他是一个廉洁的官员,但海瑞仍然是一个天才。他崇尚“度天定税”,使“赋役平平,民得安生”。
海瑞后来被调到兴国任知县,原兵部尚书张鳌在南昌退休。侄子张魁、张豹到兴国以买材为名,到处欺骗,巧取豪夺,气焰嚣张到“白日越货”的地步。海瑞派人交有司治罪。张鳌上下活动,两人竟被判无罪。海瑞非常生气,向州政府报告了他们的罪行,并附上了一封信,透露张鳌到处写信游说,为他的侄子开脱。”没有一个衙门不重复交付,过去赣州的所有士大夫都请求离开。”还算州府开明,按大明律行事,使二犯伏法。
这就是海青天的形象。可见海瑞的气节和气度。我不得不接受。我读过一本关于海瑞的书,我很佩服海瑞。如果你有机会,你也可以理解它。
(北京十三陵明皇蜡像宫:海瑞罢官)
另一个人,我觉得不是王安石。
我一直有点钦佩王安石。他可以说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在古代交通如此不便的情况下,王安石经常亲自到农村了解民间疾苦、取民需要、急民需要什么、做什么、做什么,为他未来的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安石比海瑞更好的地方之一是修建水利。水利是千百利民之行,功在秋千,兴水利,人民兴朝。你可以想象王安石在大军治川渠方面有多远见。
不仅如此,他还非常重视教育工作。他在《慈溪县学记》中提到“世界不可能一天没有政治教育,所以学习不可能一天死于世界”,并建议大兴儒家思想。然而,当地没有老师,他走访了山野硕老,找到了杜醇、楼郁、杨适、王说、王志五位饱学之士,历史上被称为“庆历五先生”。在王安石的倡导下,形成了官学、书院、蒙学三大教学体系。此后,鄞县文教之风大兴,开始出进士,大批文人进入朝廷高层,到南宋,更有“满朝朱衣贵,全是四明人”。
[img]662521[/img]
(王安石)
在古代,一个县长往往代表着朝代的衰落,地方政府决定了中央政府,这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地方政府和朝廷政府都很繁荣。
因此,一个县长的行为不容忽视,正是他们影响着未来和我们的今天。
[img]662522[/img]
(内乡县衙这对对联,堪称官道第一对联)
古代县令和现在的县长一样吗? 古代需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