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鲁魏公是鲁国的第五任君主,执政时间超过50年。除了第一代伯禽的长期执政时间外,第二代鲁考公和第三代鲁杨公和第四代鲁幽公的执政时间都不超过30年。重要的是周人的“成康之治”,有句话叫“40年犯错不用”。在周康王的四位辅臣中,有鲁国伯禽、卫国康伯、晋国晋侯谢、齐国齐丁公,所以鲁国的后四代君主应该是在周康王之后。
[img]662165[/img]
周昭王执政约20年,其次是“南征不返”,死于荆楚汉水。后来是周人最具传奇色彩、最难知道自己真实执政时间的周穆王。据说周穆王已经执政50多年了。按照这个计算,鲁国的第五位君主鲁魏公生活在周昭王的后期,他的执政时间应该与周穆王大致相同。《史记》有:“幽公弟曦杀幽公而自立,是为了魏公。鲁国自伯禽以来,第二代鲁考公传给弟弟鲁阳公,而第四代鲁幽公则被弟弟杀害,鲁国开国的政局可见波澜起伏。
[img]662166[/img]
《史记》还有“魏公五十年卒,子李公晋立。“也就是说,鲁魏公执政期间的鲁国应该基本稳定。至少鲁魏公杀了他的兄弟,并没有在中国引起重大动荡。他既没有受到周天子的谴责,也没有遭到中国许多老贵族的反对。即便如此,经过几代天子的发展,分封制度逐渐成熟,天子贵族也习惯于接受四方臣服之国的朝拜。就连周穆王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实。据《国语》记载,周穆王以此为由对犬戎发动战争,原因是犬戎部族没有及时进贡周天子。
周穆王不仅是一个浪漫的天子,也是一个勇敢的君主。面对周昭王时代以来天子威望的弱化,周穆王发动了对军狄部落的战争,内部颁布了《吕刑》,完全改变了“成康”以来“不需要惩罚”的国策。如果鲁魏公在这个时代,他自己也想在中国实行这样的制度。因此,如果鲁魏公在没有反叛的情况下杀害了国君,也可能是因为国家开始实施严厉的刑法,导致那些准备搬家的人无法实施。鲁魏公也有可能根据周天子的《吕刑》来控制鲁国。毕竟据说《吕刑》中有3000条刑细则。
[img]662167[/img]
当年,周成王和周公建立了鲁国,其初衷是用周人亲属的力量震慑东夷和淮夷地区。伯禽率领的周人军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全地区发动了各种规模的战争。可以说,在第三代鲁阳公时代,政权基本稳定。至于第五代鲁魏公时期,由于鲁魏公自身得位不正,周昭王“南征不反”,甚至周穆王西征犬戎的后遗症“荒服者不至”,导致鲁国周边东夷和淮夷地区逐渐出现混乱。鲁魏公本人以吕刑震慑国内,可能忽视了外部叛逆因素,导致鲁国南部附近淮夷部落徐国发动叛乱。
当周公东征时,徐国表现出叛逆时尚的态度。在鲁魏公时代,徐国看到了各种条件的成熟。鲁国忙于国内事务,没有时间故意淮夷。周穆王经常在西部作战,这给了淮夷一个机会。史书载:“称徐偃王”,徐国君自称为王,便率九夷淮夷诸部入侵宗周。淮夷徐国距离鲁国都城只有100多公里。如果古代快马加鞭,骑马“每天800英里”,两国之间只有半天的路程。淮夷显然是在鲁国军事力量的威慑下。淮夷叛逆,鲁魏公也许有过。
为什么周穆王要攻击徐国,和鲁魏公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