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和万历可以称得上是明朝历史上的两位精彩皇帝。在后人眼里,他们都不能算是功载千秋的明君。嘉靖皇帝在位44年,孙子万历皇帝在位48年,无视政府20多年。虽然被称为昏君。但是,祖孙的人生轨迹不同,对明朝历史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嘉靖是个普通人,如果不是正德无后,嘉靖这辈子最多只是两湖地区的同姓王爷。@ 他的即位很幸运。嘉靖即位之初,出于对朝廷政局的不了解和对朝臣集团的强烈威慑,做出了勤政亲贤的样子。时机成熟,形成了一个支持自己的小群体后,就用“大礼议”对不服管教的大臣进行了操作。从这件事上,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嘉靖对皇权的渴望非常强烈,绝对专制的欲望非常明显,手段也相当大胆。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少数皇帝不好色。嘉靖追求长生不老药,采用处女初潮经血,这对他来说是正常的。在那个时代,任何个体都是微不足道的。包括皇帝在内的每个人都没有完整的人权。侵犯各种权益是正常的。人们只希望世界和平,吃饱穿暖,这样他们就会满意。
朱元璋和朱迪在位期间,基本形成淘汰丞相,升级六部。皇帝直接领导中央政府各衙门,集总统、总理、副总理、军队最高司令、最高法官于一体。然而,皇帝的精力有限,权力集中但难以维持繁重的工作,让一些重要的大臣作为皇帝的秘书,这些秘书水平不高(五),但由于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写作基础和历史背景,被重用,这些人称为宫殿大学士,他们帮助皇帝处理各种笔记、问题,并制定初步意见(票)供皇帝参考,使皇帝的审批难度大大降低。这样,这些大学士逐渐获得了参政议政权。而且这些大学士往往有一个领导,这个叫“首辅”的领导大学士,就有最权威的议政权。夏言、严嵩、徐阶等人都有这样的权力。他们与六部尚书的合作,以及一些尚书兼任大学士,使总理和副总理的部分职能从皇帝转移到大臣手中。因此,朱元璋和朱迪希望改变汉代以来皇帝垂拱、官僚集团总揽朝纲的局面。这种希望脱离了社会规律,很难成功。因此,有这样一套制度来保证,即使皇帝忽视政府,国家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国家机器仍在正常运行,但运行效率会逐渐降低,各种缺点也会越来越多。
纵观中国历史,有所作为可能不是一件好事。由于祖先制度带来了巨大的既得利益,所有王朝中叶的改革都将面临强大的阻力,任何改革都将过于仓促和敌对压力,大大降低甚至失败。在儒家理想的治理制度中,皇帝作为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国王,是管理国家的有效手段。
[img]662291[/img]
嘉靖给明朝带来的最大的幸运是,他有最终决定权。当他头脑清醒时,他可以做一些像样的好事,比如平定日本海盗,默许地方清理土地;当他头脑不清醒时,他躲在宫殿里炼金术,让有能力的人多工作。嘉靖没有太多的意识形态障碍,他的生活也没有心理阴影。他的许多选择似乎被鄙视,但实际上是非常明智的。
嘉靖留给隆庆的不是很好的遗产,但也不算差。因此,虽然隆庆的酒色忽视了政府,但更务实的内阁大学士可以取得一些成就,通过逐步改革逐步增强明朝的国力(如与蒙古和解、解除海禁、加强北方边防、继续清理丈夫的土地、治理黄河等)。
万历会倒霉很多。父亲刚出生时还是藩王,总是被嘉靖怀疑,生活不幸福。父亲即位后非常放纵,给他带来了坏头。他的即位风平浪静,只是年纪小,被李太后和张居正控制。虽然张居正不遗余力地进行改革,但他个人生活的不检点与他教给小万历的圣贤学习和对万历的严格要求大不相同。他真的比自律和待人更严格。@ 张居正死后,万历以打击张居正后人,忽视工作,作为对朝臣集团的报复。而实力派大学士徐阶、高拱,尤其是张居正的下台,让官僚集团胆战心惊—原来贤能的下场也是如此!因此,他们不敢放手有所作为,大量国家政务被耽误,国家机器运行效率直线下降。
[img]662292[/img]
万历年间,明朝面临财政危机和东北危机两大难题。张居正积累的财富很快被低效的国家机器耗尽,国家造血能力显著下降;建州女真正崛起,成为明朝的强敌。万历本人青少年生活波折带来的异常心理使他无法妥善处理后宫关系。郑贵妃干预王子问题引发的明末三大案件是他在这方面无能的表现。后宫的混乱为宦官干政创造了条件。由于皇帝长期忽视政府,在王子问题上几乎违反了祖先制度,导致他与官僚集团的矛盾不可调和。一些官僚干脆组成了不同的集团,为这样的事情争论是非。后宫混乱,宦官干政,官僚争权,为明朝政治的总崩溃埋下了祸根。
[img]662293[/img]
因此,虽然他们都是昏君,但嘉靖是幸运的,万历是不幸的。历史允许嘉靖忽视政府,但当万历如法炮制时,历史抛弃了明朝。最后,混乱交给了崇祯。即使崇祯想振作起来,他也无能为力。
嘉靖和万历二十多年没上朝了。他们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