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看重诚实巴交的嘉庆,其实是想让自己的皇权继续下去。
乾隆六十年来,乾隆皇帝最终决定嘉亲王永燕,后来嘉庆成为自己的接班人。有些人会质疑嘉庆是平庸的。乾隆为什么要让位于嘉庆?
[img]661383[/img]
乾隆对这个接班人满意有四点:
十全老人欣赏嘉庆的日常生活,举止有度,性格和品行极其自律;
嘉庆品质“端淳”,待人非常真诚,乾隆认为嘉庆会很好地平衡将相之才;
从学术角度来看,嘉庆读了20多年的“大学”。嘉庆虽然不如乾隆康熙,但在众多王子中却是最厉害的;
从外表上看,嘉庆皇帝是清朝历代最端正、最上相的皇帝之一。
事实上,嘉庆也很优秀,但他更稳定。对于乾隆来说,他想传球的人必须选择一个诚实、听话的人。毕竟,他提前退位了。
@ 乾隆传位于嘉庆,更多的是为了让皇权继续下去。
说到嘉庆的“稳健”,最大的亮点就是乾隆归天后才赐死小沈阳!
事实上,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一样的,通常我们看到那些沉默、诚实的人,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说嘉庆诚实的巴交或者乾隆心中的稳定,更恰当的评价应该是隐忍。从扯淡的角度来说,可能是给爸爸送个基友陪黄泉。
试着认真回答:直接原因是乾隆时期和沈阳的权力直接威胁到嘉庆。
[img]661384[/img]
上朝时,小沈阳站在乾隆和嘉庆一边,成为乾隆的翻译。退朝时,嘉庆被小沈阳的亲信吴省兰监视。就连外国人马戛尔尼也知道,“很多中国人私下称小沈阳为二皇帝”。想想看霍光就像芒刺背后的汉宣帝,就知道嘉庆的心情了。
据说嘉庆韬光养晦,到了免和沈阳私下三拜九磕之礼的地步。
乾隆留给嘉庆的小沈阳是最大的遗产。一上位,赐死小沈阳,给人民一个解释,获得大量财富,充实国库,一箭三雕!
你还以为嘉庆是个老实人吗?
然而,嘉庆刚刚杀了小沈阳,便后悔了。
嘉庆皇帝赐死小沈阳,大臣说小沈阳要谋反,弹劾小沈阳的大臣把小沈阳比作王莽和曹操。
嘉庆还向大臣吴熊光询问了他的死亡,但吴熊光告诉皇帝没有这样的事。如果小沈阳想反抗,他肯定会赢得人们的心,但小沈阳的人气很差,大臣们也不依赖他。听了吴熊光的话后,嘉庆皇帝后悔地说:“我太急于处理小沈阳了。”
在清朝公布的20项罪行中,只有6项涉及小沈阳的腐败。而且,大臣们把小沈阳送死后,上奏皇帝说小沈阳的很多财产都藏了起来,请皇帝派人去查抄,嘉庆皇帝却没有问。
嘉庆皇帝不在乎小沈阳的腐败。他真正关心的是小沈阳是否打算篡权谋反。那么,小沈阳为什么不反对呢?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小沈阳根本不可能成功。
当时,在康乾繁荣时期,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和外交实力都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这一方面反映了支持清朝正统皇室统治的全国总体趋势,从政治层面上失败了。
从经济层面来说,小沈阳再有钱,也在首都,很难囤兵马粮草,即使朝中权重也很难做到。更重要的是,小沈阳应该说他没有太多的反感,也没有那么愚蠢去想反叛。
@ 应该说,重点还在于历史的选择。
嘉庆在修建和沈阳陵墓时,被挖到第99道护陵河时下定决心要死!
为了为自己百年后的准备,小沈阳背着乾隆,最终选择了距冀州城东20英里的地方。
于是开始建造土堆山,享受殿堂、宫门、宝顶等。而且陵墓前的石翁仲比陵墓前的高。为了掩盖这一点,小沈阳把沙子埋在石像下面,以后用的时候再把沙子拉开,说明他的野心很大。
小沈阳听了风水先生的建议,命人挖一条100弯的护陵河,河必须从东向西流动。当时流传着一首民谣:“老小沈阳,万民恨。想篡位修坟。坏万金,倾黎民。沙河深,杀小沈阳。”
直到现在,当地还有一个传说:“和陵”护陵河挖99弯时出现了沙子,于是刘勇向嘉庆皇帝建议“这是天意,沙(杀)小沈阳”。
[img]661385[/img]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去世,嘉庆皇帝命令和沈阳总理丧事;正月十三,嘉庆皇帝宣布和沈阳二十大罪,下令抄家,抄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只有7000万两,和沈阳隐藏的财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15年的收入。
嘉庆是如何从一个诚实的人开始发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