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代,几乎所有的皇帝都废除了皇后。对朝廷来说,这是一件大事,对皇帝来说,这是恩断义绝。一般来说,既然走到了这一步,皇后就是死生不相见,没有和解的可能。他们死前不会举案齐眉,死后也不会合葬。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一位女王是个例外。她在位仅三年就被废为普通人。死后,她不仅恢复了自己的尊重,还与丈夫葬在一起。
她是明代宗的发妻王皇后。她的生活坎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说。王出生在一个官方家庭,但他家的官职并不高。他一代又一代地担任金武左卫的指挥官。这是明朝禁军中的一个武术职责,负责守卫皇城东侧和巡逻皇城。在正统的十年里,她突然被明英宗指定为王朱祁钰的公主。
[img]661243[/img]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明宣宗唯一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天子,另一个是王子。当时关系很好。明英宗亲自为哥哥的婚姻做媒体,这种感觉并不深刻。因此,王从一个普通的小官员女儿变成了Xi公主,自然也很感激。
婚后,朱祁钰和王氏的关系也很好,根本看不到破裂的痕迹。如果继续下去,以后就不会有那么多波折了。只是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改变了一切。明英宗亲征被俘,瓦拉咄咄逼人,明朝面临亡国的危险。
为了确保国家的稳定,在于谦领导的部长的建议下,朝廷尊重明英宗为太上皇帝,以王朱祁钰为皇帝,本应是第一继承人的英宗长子朱见深仍然是皇太子。在关键时刻,国赖长君是当时最正确的选择。在于谦的领导下,明朝赢得了北京保卫战,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王公主王自然成为明朝皇后。
然而,朱祁钰此时却有了自私。当明英宗被瓦拉放回来时,他不仅没有让位,还锁在南宫软禁。此外,朱祁钰还希望把江山传给儿子朱见济,所以她打算废掉原来的王子朱见深。
在封建社会,王子被认为是国家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错误,就不能轻易改变。虽然在朱祁钰看来,如果不是自己的儿子,那已经是一个大错误了,但是废王子是不小的。朱祁钰是天子,一言九鼎,但也需要皇后和大臣的支持才能实施。
大臣们不支持,可以慢慢改变,但王皇后此时坚决反对。一般来说,皇后是丈夫和女人,皇后不会也不敢对丈夫太强硬,那么王皇后为什么坚决反对另一个王子呢?出于公众的意愿,自然是皇位最初是朱祁镇,现在不还给他,欠了一些债,再从儿子那里抢劫,真的不能说过去。更重要的是,王子没有错,废除的理由也不够。
然而,小觉认为王皇后仍然有自己的自私。她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朱见济是杭贵妃生的。若朱见济立为太子,王皇后可能会重蹈明宣宗发妻胡皇后的老路,无子被废。但如果王子的位置还是朱见深,明代宗朱祁钰就不可能把朱见深的生母、哥哥的周贵妃当成自己的皇后。所以,保全朱见深的王子之位,也就是保全自己的后位。
此外,朱祁镇是明代宗王皇后的媒人。没有他,就没有王皇后的今天。归根结底,这种恩情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王皇后坚决抵制废立王子,彻底得罪了丈夫朱祁钰。在封建社会,在三纲五常的束缚下,王皇后的实力过于有限。朱祁钰怒不可遏,不仅废除了朱见深的王位,还废除了王皇后为妾,改立了杭贵妃为王后。
王皇后在公私中做得很正确,但她遭受了极大的耻辱,朝廷都为此哭泣。其中,礼部郎中张伦奏请复起位,但几乎被明朝宗族活活杀害。从那以后,皇帝和皇后之间的关系就破裂了。即使朱见济第二年死亡,朱祁钰也是绝后。即使在景泰呆了七年,杭皇后也死了。朱祁钰宁愿空出后位也不愿考虑王皇后。
[img]661244[/img]
直到景泰八年,明朝宗朱祁钰病重,明英宗趁机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成功,被废为普通人的王氏也被封为Xi公主。不久,朱祁钰去世了,并没有按照皇帝的仪式埋葬,而是在北京香山埋葬了亲王。
经历了风风雨雨,王抵制废王子,赢得了明英宗和后来明宪宗朱见深的尊重。朱祁钰去世时,明英宗让朱祁钰所有的妃嫔殉葬,却特赦了王氏,让她养活自己的生命。王后来活到正德两年,80岁去世,成为明朝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当时,明武宗仍然尊重她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并要求她与明代宗朱祁钰合葬。生前闹得不可开交,已经反目成仇的夫妻,竟然还能合葬在一起,这也是极其罕见的。
揭秘:为什么王废后被废还能和皇帝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