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11日,雍正即位后第一次去天坛祭天。雍正给了13岁的弘历一块肉,让他吃。弘历一句话也没说就把这块白水煮肉吃了。同年8月,雍正写下了存储秘密,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当然,雍正去世后,打开后,确实是弘历。这些都是乾隆认可的,不知道历史真相是不是这样。
[img]660515[/img]
弘历的第一次机会是康熙60年,除了弘历,还有弘日,但弘时已经没有机会了。
康熙60年(1721年),在胤祯的热情邀请下,康熙来到承德避暑山庄,有一个狮子园。在这里,康熙第一次见到12岁的弘历和弘昼。与洪日的扭扭捏捏相比,洪历生身材高大,长相清秀,行礼时落落大方,举手投足既敏捷又得体,十分引人注目。康熙回来后的第二天,便差太监来要弘历的生日八字,此后弘历有幸被接进宫与康熙共同生活了半年。
[img]660516[/img]
这一史料通常被认为是康熙代代指定弘历接班的重要证据。但我们忽略了更重要的问题。
也就是说,尹仁的儿子洪亮从小就被养在康熙身边,他的受宠程度绝对不低于洪丽;此外,康熙出征时,他的几个儿子洪春经常被康熙带进宫殿。康熙有90多个孙子。康熙不能涵盖一切,但只要有机会接近康熙的孙子,康熙就有“爱”的记录。
这一切都是康熙到了暮年。面对清朝的各种问题,他筋疲力尽,筋疲力尽。“享受孙子”是一种快乐。喜欢老人和孩子是人性。此时此刻,所有聪明的王子都会找到机会送儿子去取悦康熙。但并不是每个孙子都会哄他的祖父。洪日曾经有机会,但不幸的是,他拿不出来。
然而,18岁的洪石已经结婚,早就没有机会被康熙接见了。更重要的是,洪石的脾气不应该很好,也不会让康熙开心。他甚至不能取悦雍正。
[img]660517[/img]
雍正元年,弘历的第二次机会是做个好孩子,静观其变,坐享其成。
雍正继位时,已经44岁了,前半生基本没担心过国。陶醉于佛道,喜欢炼丹药什么的,在这两派都有修行。原因很简单,尹仁的名字已经确定,王位与自己无关。我最关心的是我儿子的存活率。
雍正皇帝的子女并不繁荣。虽然生了10个儿子,但并不少,但很少有人活下来,有些人活到8岁、例如,雍正的真正长子爱新觉罗·洪辉在8岁时去世了。理论上,如果他一直活着,真的很难说雍正最终会选择谁。乾隆继位后,他封了他的大哥为王子,并死于他的头衔。
事实上,雍正第一年,雍正面临的选择并不多。事实上,只有19岁的洪石、13岁的洪历、洪日和2岁的洪生四个可选对象。虽然这四个都是普通的儿子,但洪生是雍正最喜欢的候选人。他是年妃的儿子。
[img]660518[/img]
洪时虽然是个普通人,但自然成了长子。根据流传了几千年的长子继承制度,弘石必然有一种优越感。雍正按照“长子继承制度”执行,自然有优先权。但雍正继位后,分别封了弘历、弘日、弘盛(福惠)三位亲王(注:弘盛的亲王是追封改名,很多历史资料相互矛盾)。意思已经很清楚了。里面没有弘时。19岁的洪时,在得知雍正不打算按照这个既定制度执行时,长于深宫和妇人之手的洪时,会有什么反应?可想而知,一个叛逆时期的少年弘时和雍正是硬刚的。《清史稿》中关于弘时的记载很少,只有乾隆口中一字半句的介绍:“年少行事放纵不谨”。这个意思很清楚,就是不成熟,甚至有点叛逆。这是一场闹事,至于具体怎么闹的过程,史书没有记载。但结果都被记录下来,直接把他传给了政敌云芝作为儿子;轰出紫禁城,雍正四年后,云芝和洪石先后撤出黄带,从最后通牒中除名;最后,云芝死了,洪石交给云芝约束赡养。雍正5年24岁的弘时去世。
[img]660519[/img]
雍正六年九月,另一位热门候选人洪盛也突然去世。事实上,雍正四年后,鸿盛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年羹尧已经死了。11月初7日,上诏八哥鸿盛的名字改为富慧。后来修玉谍10年,就没有序齿了,只能叫福惠。事实上,更重要的是,雍正六年来,弘昼突然做出了一个“活出丧”,表示无意的王位。剩下的唯一候选人就是“听话”的弘历。
事实上,在所谓的“秘密存储”过程中,“夺取权力”更为残酷。然而,在弘历继位后,他似乎并不感激雍正为自己铺平了道路,但他一再强调康熙60年来与康熙的亲密会面确实更适合当皇帝。
雍正为什么不立成年的弘时? 而是选择弘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