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它在中国大陆有了今天的声誉和规模。明朝也是中国道教发展的重要阶段。接下来,作者将介绍一位伟大的道教历史人物陆西兴。
[img]660853[/img]
陆西星画像
南直隶兴化县(今江苏兴化市)人陆西星,字长庚,号潜虚,号方壶外史。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出生于明初武宗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明代道教内丹派东派的创始人。陆西星年轻时仍接受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曾考过秀才。然而,陆西星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名落孙山。据说他参加了九次乡试,但没有继续晋升。此后,陆西星放弃了对科举作官的希望,转而致力于宗教。
[img]660854[/img]
传说中的吕洞宾
陆西星参修道教,声称28岁时遇到了道教大人物吕洞宾,于是开始跟随吕洞宾学习丹法的秘诀。然而,陆西星一生都没有正式成为道士。在修行道法的过程中,陆西星所在的兴化县也遭遇了水灾,粮食颗粒无收,当地人民的生计是个问题。陆西星自己的生活也一度断粮,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修道,靠捡水中的稻穗为食。陆西星晚年还学佛参禅。他自己涉足中国几大宗教。他的生活经历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三教合流”思想趋势的一大注脚。
[img]660855[/img]
清代方壶外史刻本
陆西星有《方壶外史》、《南华副墨》、《道缘汇录》、《宾翁自记》等宗教作品传世。他提倡“人生双修”,主修“内丹”,因此被后世道教尊为内丹派东派的开山祖师。也有人说《封神演义》也是陆西兴为女儿凑嫁妆钱时的“涂鸦作品”,但出乎意料的“受欢迎”。
道教大师陆西星的传说 他曾跟随吕洞宾学习其丹法秘诀